一建就闹困局怎么摆脱?
据报载,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中泰乡九峰村将规划建造垃圾焚烧发电厂,这引发了包括杭州城区居民、中泰乡辖下村村民的担忧。从5月9日起,不断有城区居民和中泰乡村民到九峰村聚集。对此,余杭官方称,在项目没有履行完法定程序和征得大家理解支持的情况下,一定不开工。
对于余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被逼停,笔者并不感到意外。当地是重要的龙井茶产地,垃圾焚烧项目毗邻众多水源地,引发当地居民对环境污染的担忧,应该是情理之中的事情。群众的抗议至少说明,其环境意识在增强。事实上,在公众对周遭的环境越来越重视的现实语境下,群众对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无视才不在情理之中。
然而,遗憾的是,当地政府显然没有预料到群众的反应会如此强烈。虽然这一垃圾焚烧项目并不会立刻启动,但是,一些重要的问题还是没有讲清楚、说明白。例如,如何帮助当地茶农解决垃圾焚烧带来的环保负资产问题?用什么措施来消除垃圾焚烧可能对环境的影响,特别是会不会对毗邻的水源地产生污染?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当地政府就试图做出项目上马的决策,岂能不败走麦城?
笔者以为,有关部门与其抱怨群众太注重小我,而忘记解决垃圾围城的大我之时,不如检讨自己的前期工作铺垫得如何。要让群众理解和接受,一方面,应开门纳谏,邀请当地群众全程参与项目论证,怎么建、建在哪,都要充分听取和征求意见,保证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另一方面,要及时公布项目信息,不能让群众停留在信息孤岛中,对项目的进展情况一无所知。
事实上,从饱受争议的PX项目频频下马,到广东梅州火葬场弃建,再到余杭垃圾焚烧发电项目被逼停,这些年来,一些有争议的项目似乎都难逃“突然上马—群众抗议—被迫下马”的周期律。如何摆脱“一建就闹,一闹就停”的困局?窃以为,有关部门在抱怨公众入戏太慢的时候,更应该反思在移动互联时代,自己的前期沟通工作铺陈得如何。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