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语境下 企业在寻找什么
在本届廊坊国际经洽会上,“京津冀”无疑是说得最多一个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产业对接,京津冀污染防治,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冀……。不过,作为市场活动主体的企业们并未对这些名词投入过多关注,他们投入极大热情来参会,所寻找的是在这种大语境下切实生发出的、能为他们所用的市场机会。
本报记者 付薇
寻找外迁机会:
北京月薪一万留不住人
在冀南新区投资环境说明会上,魏先生安静地坐在后排。一眼望去,他只是会场近百位公司代表中平凡的一位,而不是一家全球知名的通信电子设备研发制造公司的管理人员。
他来廊坊的目的,是为自己的公司考察下一个可能的“家”。
目前,魏先生所在公司的总部位于北京,有一个规模达2000多人的研发基地。在享受规模效应的同时,公司也被北京的“大城市病”所困扰。魏先生说,人力成本高、营商成本高、交通拥堵,这些都正在成为越来越严重的问题。
“我们招收的毕业生都是"211"学校毕业,而且都是排名靠前的院校,本科生起薪六七千元,研究生万元左右,应该说不算低了,结果,留不住人。他们无法安心在北京生活。有的人出国了,有的人回了自己的老家。”魏先生说。
原因在于北京过高的生活成本。用魏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如果这位毕业生的家在成都,那么回成都发展就成了很自然的选择—在那里找份月薪五六千元的工作,会比在北京拿一万元过得好。
同时,北京与周边城市的成本比较无处不在:北京的高端写字楼每天每平方米的租金需要几美元,石家庄只需要几元人民币;北京每天用在交通上的时间要一两个小时,廊坊也许只需要二三十分钟;北京用在空气净化方面的费用,到秦皇岛就不存在了……
各方面的成本有力地腐蚀着企业的竞争力。魏先生说,在他所在的行业,“以前印度的成本比我们高,现在北京的成本已经高过印度了。”
于是,一些像魏先生所在公司这样的企业,开始寻觅一个新的地方。这个地方应该成本较低,配套设施完善,软环境优越,交通方便,不但适合企业发展,也适合高素质的企业员工扎根生活。“河北在位置上是最合适的。不过,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理念是我们考虑河北的更主要原因。”魏先生说。
寻找合作机会:谁买我们的除尘口袋布?
与魏先生相比,管明平这次来廊坊的目的就更简单明确,也更有代表性— 寻找任何可能的合作机会。
管明平所在的河北益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治污产品的企业,主要针对大气和水环境污染治理。管明平说,与很多公司不同,他们的公司从研发制造到生产安装都是自己来做,“连除尘口袋布都是我们自己生产的。”所以,管明平迫切想找到在任何一个环节需要他们服务的厂家。“除尘口袋布”的说法引起了记者的兴趣。这是袋式除尘器的关键配件,主要用于滤除企业废气中的烟尘,等于在锅炉和烟囱之前装了一个大口袋。废气经过这个“口袋”之后,98%以上的灰尘就可以被过滤出去,从而达到烟尘方面的达标排放。管明平说,这种设备主要滤除的是PM10。目前,该公司已经在灵寿设厂,专门生产这种除尘口袋布。
来自治霾方面的商机在此次洽谈会上俯拾皆是。石家庄天龙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硕说,他公司的产品就是进行有机废气回收循环利用的环保设备,同时还提供节能增效减排环保的解决方案。他们的环保产品主要针对工业企业排放的VOCs,中文名称是“挥发性有机污染物”,这是PM2.5的来源之一。
据了解,VOCs在石油化工、医药、包装印刷、表面喷涂、塑料橡胶、装饰材料等广泛行业都有排放,是一种空气中的主要污染源。
肖硕希望:公司能够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契机进一步拓展京津市场。
寻找宣传机会:成功案例更具说服力
从北京来的常新杰则带着“宣传任务”:任职丹麦托普索公司的他,携带着在国内市场首获成功的两个案例来寻找市场机会— 在这两个案例中,国内焦化厂常见的焦炉煤气被变为出租车加气站所用的液化天然气出售,让污染严重的废气实现了经济效益。
对这种国内领先的新技术,常新杰的任务是对参会企业进行解释和介绍:“我们知道,焦炉煤气以前也被称为"荒煤气",就是荒废掉的,是被焦化厂直接排放掉的东西。焦炉煤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甲烷,严重污染空气,有的企业在烟囱口加把火,叫做"点天灯",就让它燃烧掉了。然而,氢和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我们通过自己的技术,把焦炉煤气处理成天然气,然后液化压缩之后就可以安全出售了,经济效益可观。”
他对记者说,这项技术属国内领先,“目前还没有人敢公开说有成功案例,但我们刚刚做成了两个。这次来参会,是为了介绍和推广这项新技术。”常新杰说,这两个案例,一个在内蒙古乌海市,一个在山东菏泽。
在常新杰看来,他尚未感受到京津冀协同发展所带来的实质性利好,但有一点对于他和他的企业是重要的:现在强调污染的跨区域协同治理,这有助于解决了以前污染企业为逃避治理而搬迁的问题,等于扩大了公司的市场。“治污可以说是"地域性变全国性,搬来搬去不管用。"”他笑着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