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污染企业“搬家”太容易
近段时间各镇街都开展了严厉的环保整治工作,南都记者从杏坛镇环运分局获悉,杏坛镇近段时间以涉水、涉重金属、化工等重污染企业为重点展开环保整治,目前检查企业187家,拟立案38宗。
近段时间各镇街都开展了严厉的环保整治工作,南都记者从杏坛镇环运分局获悉,杏坛镇近段时间以涉水、涉重金属、化工等重污染企业为重点展开环保整治,目前检查企业187家,拟立案38宗。从8月15日至今,杏坛镇环运分局执法人员日夜加班,周六、日均未休息。(9月18日南方都市报顺德读本)
今年是佛山“环保执法年”,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关停了大批环保违法企业,彰显了治污的决心。应当说,污染案件线索重在收集和调查,更应通过技能改造,从措施引导企业产业升级,科学环评,杜绝高耗能、高污染等企业入驻等源头切断污染源,特别是针对一些村级工业园成为污染的重灾区,通过一事一议、阳光交易等措施,抓好对村官权力的监控。
生态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如果不能牵住污染的“牛鼻子”,努力将前功尽弃。恰恰目前最大的障碍,对失职甚至渎职的问责,以及污染企业的惩罚,存在双重的软弱,建立排污企业高额罚款、污染事故的应急管理、环保公益诉讼、生态补偿机制健全迫在眉睫。但令人遗憾的是,某些电镀厂、漂染厂等污染大户“搬家”成了家常便饭,这是目前治污“你管你的,我管我的”真实写照,玩一把“乾坤大挪移”,哪管你的肺是黑的?偏偏一些地方限期“搬迁”,也不管搬到哪里,没有实现区域资源和信息共享,建立相互协调、合作的监管联动机制,一次次的“口袋效应”,只能造成互害的结局。
蓝天白云是共同的风景,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中步调一致,显然对污染企业实施跟踪监管,制度成熟是关键。通过建立黑名单、信息互通等平台,查询企业和老板的“前世今生”,一旦获知有斑斑劣迹就一票否决。执法“临门一脚”提升了效力和威力,污染企业到哪儿都如同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自然无处立足。如果环保执法只图自己的成绩,任由污染企业在相互间捣腾,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