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堆肥处理促进生物产品再生利用
城镇污水厂污泥经好氧生物堆肥后,其腐殖质等有机养分较高,适合作为有机肥或基质应用。近年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在污泥生物堆肥智能化自动控制上研发出一系列配套工艺,如温度/氧气探头、生物除臭系统、水分监测设备、专用调理剂、冬季辅助升温系统等。在生物堆肥处理后的产品应用上,也已在各种农业和园艺作物上开展了为期5~8年的定位监测试验。风险评价的结果表明,污泥堆肥产品开展土地利用,其环境风险较低,是一条充分体现资源化理念的最佳处置途径。
近年来,该团队与北京中科博联环境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先后在草坪和园林上开展污泥堆肥资源化示范工作。在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奥林匹克水上公园附近的中国种业集团草坪基地,是一处风景秀丽的休闲旅游新去处,周末和节假日,很多北京市民自驾至此,进行野营、烧烤、运动等郊游活动。环绕周边的是占地面积200亩的草坪绿地,但不为人知的是从2007年,以刘洪涛博士和陈同斌研究员为首的污泥资源化技术团队,已在此连续三年开展了污泥生物堆肥产品作为草坪基质的生产示范。与污泥给人又脏又粘、臭气熏天的印象不同的是,这里的基质和草坪并未出现任何给人不适的迹象。
相反,如仔细观察,还能发现示范区域内的基质质地疏松,并有一种泥土气味,这正是发酵腐熟的污泥堆肥,其氮磷、有机质等养分含量较高,保水性能力好,重量较轻,是一种非常适合草坪基质的替代原料。在示范同期进行的跟踪监测结果表明,污泥堆肥基质较土壤基质重量减轻30%,绿期延长3~5天,叶绿素含量比对照高出7%。由于草坪质量较高,且利用了污泥废弃物,合作生产的草皮卷在2008年5月被北京市奥运会主场馆“鸟巢”场周绿化工程所选用,这也是对此项探索性示范工作的最佳肯定。
在北京市西北交界的河北省怀涿盆地,是我国著名的葡萄酒产区,其葡萄种植面积达到30万亩。但一直以来,葡萄产地的土壤肥力逐年降低,葡萄果实质量也受到影响。自2006年9月开始,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污泥资源化团队在前期调研和实地考察之后,开始实施污泥堆肥配方加工有机复合肥的应用示范,根据葡萄养分需求规律,利用污泥堆肥生产专用有机肥,并建设了面积为10公顷的示范基地。
根据连续监测的重金属风险分析结果,示范区域内的土壤和果实重金属积累均不明显,远低于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限值。在实施两年后,葡萄果实的含糖量提高10%,为当地果农和企业直接增收150万元。目前,在当地政府支持和企业要求下,已将示范面积扩大到近30公顷,为当地葡萄产业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新的发展思路。
污泥生物堆肥产品的加工与应用是污泥处理处置产业链的新领域,如何在控制环境风险的前提下,高效经济地利用污泥堆肥,是摆在污泥业界人士和企业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从国内外的经验来看,污泥富含的无机和有机养分经生物堆肥处理后,可以得到有效保持和转化,作为有机肥或基质是最适合的利用途径。地理资源研究所的示范经验表明,污泥堆肥产品的后续应用立足于利用污泥养分,控制环境风险。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应考虑到当地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因地制宜地开展资源化利用。近期,该团队已将注意力转移至南方地区的人工桉树速生林,有望将造纸污泥堆肥循环利用成为桉树(造纸原料树种)专用肥,改善桉树林地面临的地力逐年退化问题,根据预测,全国人工桉树的年污泥有机肥需求量就达到1400万吨,这将为解决造纸企业和当地污水厂污泥无害处后的出路问题开辟出一条新途径。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