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治霾“一盘棋”
大唐国际北京高井热电厂燃气“一拖一”机组已顺利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将在采暖季到来前实现商业运营。高井电厂关停燃煤机组,改为燃气机组,将直接削减燃煤230万吨,为首都空气质量改善作出贡献。本报记者鲍晓倩摄
现有的京津城际铁路,周末晚高峰经常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随着京津两地人员往来的密切,天津将加快启动京津高铁二线项目。”天津市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舒长云向《经济日报》记者表示。
繁忙的京津城际铁路连接着我国北方两个超级大都市,将两地的时空距离缩短到33分钟,大大减轻了两地间公路交通的压力,也减少了机动车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交通一体化带来的生态环境效益,生动说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意义。大气无疆界,雾霾来势汹,非一方之力所能解决。京津冀同处一片蓝天下,更应该破除“一亩三分地”思维,群策群力,联防联控,携手共同应对。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今年5月出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会议时指出,要把治理大气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突破口,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率先在大气污染协同防治上取得进展,通过区域协同发展统筹治理大气污染。
协同发展,交通已先行一步。北京市交通委委员、新闻发言人容军介绍说,到2020年,将按规划建成京津冀“一环六放射二航四港”交通一体化体系,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基础和保障条件。
协同防治,需要从顶层设计入手。2013年10月,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6省区市以及环保部等中央有关部委,共同成立了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确定了重污染应急、监测预警、信息共享等工作制度。确定按照“充分考虑地区差异、逐步完善顶层设计、破解共性关键问题、统一强化区域联动”的原则,在各省区市落实各自年度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
协同防治,“群策”才能有“群力”。雾霾成因复杂,治霾尤其要从科学上加强认识,探索规律,寻求良策。协作小组办公室充分利用国家及各省区市科技资源,牵头成立区域大气污染防治专家委员会,聘任30位涵盖了大气污染成因与转化机理研究、污染防治技术,以及能源与环境经济等方面的专家,将在区域污染成因研究、先进治理技术筛选、区域空气质量达标规划编制、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技术路线的制定等方面予以技术指导。北京市环保局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协调处理处处长李立新介绍说,“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支撑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已于今年启动,研究时间为3年,成果将为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提供科技支撑。三地环保部门还启动了京津冀区域环保科技协作机制。
协同防治,加强区域信息共享才能行动“一盘棋”。2014年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信息共享平台即将上线。信息平台建成后,各地将共享区域空气质量监测、污染源排放、气象数据、治理技术成果、管理经验等信息,共同提高大气治理水平。此外,按照邻近省市发生共同污染多的规律,北京已先期与天津、河北廊坊、保定等城市就重污染预警会商及应急联动开展协商,在可能发生大范围空气重污染时及时通报预警信息,会商预测结果。
协同防治,联合执法才能形成合力,把政策落到实处。京津冀等6省区市环保监察部门针对影响区域空气质量的重点污染源,在同一时间段,共同开展执法检查,高压打击违法排污行为。今年6月,针对夏收季秸秆焚烧抬头的现象,京津冀晋鲁共同行动,开展秸秆禁烧执法行动,有效遏制了秸秆焚烧行为。
此外,联手的不仅是各地:中央财政加大对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建立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资金;国家能源局与京津冀及中石油、中石化[微博]分别签订“煤改气”保供协议;国家电网[微博]、南方电网向京津冀区域增加送电能力……
最新数据显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区域联防联控初见成效。统计显示,今年上半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六省区市PM2.5平均浓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区域平均下降14.6%。各地重污染天气均有所减少。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