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复垦:蚯蚓土最佳 禾本科植物适应性最强
填埋技术作为生活垃圾的最终处置方法,目前仍然是中国大都数城市解决生活垃圾出路的主要方法。2005年底全国共有356座生活垃圾填埋场,85%的城市生活垃圾采用填埋处理。
随着土地红线压力的增大,城市生活垃圾的不断增加,垃圾填埋方式将会日渐被焚烧发电所代替,但曾经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植被恢复问题也就随之迸发,垃圾场植被恢复研究是当前国际上诸多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究竟什么样的植被在垃圾恢复区的适应性更高,能够有效的恢复垃圾填埋场的土壤能力呢?
北京林业大学的团队通过对北京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现有植被资源进行调查,挑选出7种抗性较强的植物进行边坡植被建植方式试验和蚯蚓土改良土壤基质试验,推选出适用于垃圾填埋场特殊立地条件建植的关键技术,为北京地区垃圾填埋场的植被恢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如下:北京市六里屯垃圾填埋场的野生植被资源的调查数据表明:整个场区基本己被植被覆盖,但填埋区临时边坡基本裸露。经统计现有植物36种,以禾本科和菊科为主。从生态类型来看,主要以草本植物为主,未发现有野生灌木和乔木树种。野生草本植物的优势种群是长芒稗、狗尾草种群,地扶、马齿苋种群为亚优势种群。
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在填埋区、作业区以及平台上的大量野生植被生长情况极为优良,这些植物在填埋场分布较为广泛,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狗尾草、狗牙根、虎尾草、马唐等植物的高度均高于人工植被(苜蓿、二月兰、冰草)的高度,且狗尾草、灰菜、马唐、狗牙根、稗草、牵牛、龙葵出现频度也较大,这些植物都是很好的植被恢复先锋植物。所以在植被恢复开始时,可以先选用这些禾本科和菊科的植物种植,待先锋植物生长起来后,逐步引入当地适合的其他乡土、野生植物。
此外,如果能对这些优秀的乡土野生植物进行种子繁殖并应用于垃圾场植被恢复中,将大大提高植被恢复速度。
边坡植被建植方式试验表明:喷播、喷播+无纺布、植被毯这三种生态植被建植方式植被恢复效果明显优于播种覆土+无纺布、播种覆土,前者对土壤侵蚀的控制达到了50%以上,使植被高度和盖度分别提高了近2-3倍。但投资成本也增加了近2倍,在实际植被恢复工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予以选用。
在试验所用的苜蓿、冰草、二月兰三种材料中,苜蓿对于垃圾填埋场特殊立地有较强适应性,且苜蓿属豆科固氮类植物,能改良土壤,更适合在填埋场植被恢复中引用。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特殊立地环境监测和植物生长的观测,可以发现填埋场植物生长的最主要的环境限制因子是土壤中填埋气体(特别是有机废弃物厌氧分解所产生的CH4)的存在,另外还会受到最终覆士层的理化性质、地表温度过高、土壤重金属富集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在今后的时间内应该加强监测并进行土壤改良基质的研究。
蚯蚓土改良土壤基质的试验表明:蚯蚓土供N、P、K的能力是垃圾土的近30倍,土壤空隙度和土壤含水量是垃圾土的2-3倍且pH值成中性其上生长的野花高度、盖度、光合速率、水分利用效率等指标分别均比对照提高了100%、200%、20%、13%。同时将蚯蚓土应用于覆盖基质对垃圾进行了废物循环利用,降低客土成本。
因此,蚯蚓土宜作垃圾填埋场生态复垦的覆盖材料。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