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十面霾伏”下一代将迎癌症发病高峰
2月4日,世界癌症日。今年的主题是“癌症防控目标,实现并不遥远”。
当前癌情何以凶猛?癌症凶猛背后,隐藏着哪些“秘密”?新华社记者聚焦四大焦点问题,深入剖析癌症高发的原因。
焦点一:人口老龄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对中国“癌情凶猛”的解释,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陈万青认为,更主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在本质上,癌症是人体衰老的结果之一,老化是驱动癌症生长的代谢发动机,这已是科学界的共识。
自1999年起,中国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老龄化程度更加严重,65岁以上人口已达8.87%,远远超过联合国定义的7%的人口老龄化标准。癌症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
“人口老龄化是癌症发生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石远凯表示,我国老龄化状况将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持续加重,这意味着癌症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的持续上升势头难以遏制。
当前的癌情凶猛,无法仅仅用衰老来解释。事实上,人的健康反映了生活经历的总和,大部分癌症的发生是因为我们经历了什么——我们处于怎样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生活习惯。这一点,在一些特定癌症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影响癌症的生活方式,不仅仅是吸烟,还有不良的饮食习惯。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程书钧表示,我国居民膳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市和富裕农村中的超重和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也是导致结肠癌、直肠癌和乳腺癌等癌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焦点二:环境污染
肿瘤学家们的共识是:环境污染、不良生活方式、食品安全问题与现代社会生活造成的精神压力是癌症高发的主要原因。
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成为备受关注的癌症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因素之一。不排除在某些严重污染地区例如环淮河地区的“贡献率”大大提高。
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教授、中国疾控中心原副主任杨功焕向记者展示了她经过8年调研的成果——《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这张图展示了淮河流域癌症的真实一面。
图上标出了水质数据与肿瘤死亡数据比对,沿河区域与远离河流区域的数据比对等。“这个研究证实了污染和肿瘤的关系。”杨功焕不无忧虑地说,环境的问题不重视,贻害子孙。
环保部2013年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其中明确表示,因受有毒化学品污染,个别地区出现“癌症村”等严重的健康和社会问题。这被认为是承认存在“癌症村”现象的首次官方表态。
我国的肺癌稳居癌症死亡排行榜首位,因此当“十面霾伏”时,人们会将污浊的空气与肺癌等疾病联系起来。杨功焕表示,国际癌症中心研究署(IARC)已证实空气污染与肺癌的关系很大。有专家表示,我国将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上百年的环境问题压缩在数十年内,复合型的环境污染加上庞大的人口基数,对健康的影响更为明显。
记者走访了大量肿瘤防治专家、临床医生,他们认为,我国肺癌发病率还会上升。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北京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介绍,长期大量吸烟(包括一手烟、二手烟和三手烟)是一个漫长滞后的致癌过程。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院长季加孚说,空气中的PM2.5问题,是近些年才出现的。癌症的发展需要过程,因此,对于今天已经五六十岁的人来说,这种空气污染不会明显增加他们患肺癌的风险。但试想,一个10年前出生的人,从他小时候起,就长期呼吸这种高PM2.5的空气,今后得肺癌的几率肯定要大大提高。对此,季加孚很忧虑:“照目前这种环境污染的态势,中国的下一代将迎来癌症发病高峰。”
焦点三:家底不清,方向不明
“每年估计新发病人300多万,但是到底是多少,我们并不知道。”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说,因为在很多基层和贫困地区连癌症诊断都成问题,我国癌症谱不同地区也不一样,高发病种也不一样。
沈琳的老师在上世纪70年代做过癌症流行病学调查,现在还在引用上世纪70年代的调查结果。
“现在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癌症谱发生很大改变。”沈琳说,“但实际上发生怎样的改变并不知道,稀里糊涂地治疗,稀里糊涂地研究政策,没有一个肿瘤防治的总体策略,没有整体规划,怎么进行防治?”
我国肿瘤防治当前的“糊涂账”让所有肿瘤防治人员苦恼。多位肿瘤防治专家疾呼,我国癌症综合防控“家底不清”,缺乏有效的综合防控措施。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副院长王明荣、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研究员代敏等专家,用6个“缺乏”形容当前我国癌症防控的漏洞:缺乏以证据为支持的全国性癌症综合防控策略和措施,特别是缺乏预防措施;缺乏癌症负担及其危险因素的全面数据;缺乏癌症诊疗的全国性和区域性数据;缺乏癌症诊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缺乏国有知识产权的抗癌药物;缺乏相关立法和多部门协作抗癌的机制。
陈万青说,《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全国肿瘤登记中心收到全国104个肿瘤登记处2009年的肿瘤登记数据,然而只有72个登记处的数据通过审核入选报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署2013年的数据录用通知,我国大陆只有12个肿瘤登记处的相关数据达到要求。这说明我国部分肿瘤登记点的数据质量不高。
“防控癌症,我们缺乏最基础的数据。”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朱军说。基础数据的不健全,不仅使一些相关的科学研究难以开展,甚至会影响国家有关癌症防治规划的科学性、针对性。
“就像打仗,如果不派出侦察兵,都不知道敌人在哪儿,你打哪儿呢。”北京市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王宁说,美国的登记覆盖率达到90%以上,生存率、死亡率都有详细的跟踪情况和数据库管理。
焦点四:缺乏统一规划,诊疗不规范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癌症患者大量出现,各地肿瘤医院目前大多门诊量、住院量突飞猛进,但癌症预防工作却相当薄弱,人才队伍流失严重。负责全国肿瘤防控的国家癌症中心已经中编办和国家卫生计生委批准成立,但6年来,内设机构一直在筹建中,而且没有地方对应的机构支撑。
记者在一些省份调研发现,省一级的肿瘤防治办公室是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编制和人员都没有解决,多数挂靠在肿瘤医院,市、县两级,大多还没有成立相应机构。与此同时,基层肿瘤预防人员和经费非常匮乏。
“癌症的防控是综合性工作,必须很多部门合作,我国缺乏能够协调财政、卫生、环保、科技、民政等部门的统一癌症防控机构。”王明荣、代敏等专家还有一个担心,就要开始编制“十三五”规划了,在癌症防治方面,如何总结过去的工作,如何编制规划都悬而未决,更重要的是,如何落实规划。这都将耽误未来癌症防控工作的实际开展,也让那些从事了半辈子肿瘤防控工作的专家对“癌症宣战”有些顾虑。
“我们各个省都有肿瘤医院,而医学院却没有肿瘤专业,不可思议。”沈琳说,国家卫生计生委现在有31个学科,仅口腔就有3个学科,竟然没有肿瘤学科。当前医院里的所谓肿瘤专科人员,很多都是从其他领域改过来的,这也是造成患者被误诊漏诊,甚至治疗不规范的重要原因。
“全国到底有多少能够治疗肿瘤的医疗机构,多少肿瘤科的床位,没人完全说得清楚。”代敏说,肿瘤诊治机构、防癌体检机构均没有准入,谁都可以治疗肿瘤。技术没有准入,治疗标准各不相同。比如肿瘤治疗临床规范化,全国两次肿瘤防治规划都提到。
“现在治疗还是很混乱,指南也有,但是如果不按照这个指南走,也没有人受到约束。”陈万青说。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