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 给放错了地方的资源找出路
:垃圾分类进小区了!最近,一条消息备受市民关注——浙江省绍兴市在越城区翰林越府小区、柯桥区湖塘溇小区和上虞区新上海花园等小区,开展了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并计划在此基础上逐步推广。
在越城区北海街道翰林越府小区,一位居民将分类好的垃圾投入相应的垃圾桶内。
根据试点规定,绿、蓝、红、灰四只垃圾桶,分别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居民扔垃圾时需对应垃圾桶上的标志分类投放
据调查,绍兴市越城、柯桥、上虞三大区块平均每天产生生活垃圾约2500吨,且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随着垃圾量与日俱增,越来越多的生活垃圾将面临“无处可去”的困境。在此情形下,推行垃圾分类试点、促进垃圾减量正是每位市民力所能及的事。
那么,几周下来,试点小区垃圾分类情况如何?在后续环环相扣的垃圾处理过程中,这些分类收集来的垃圾是否能得到分类处置?其他城市的做法又有何借鉴之处?记者进行了采访。
源头减排:改变扔垃圾习惯,培养分类意识
从7月6日起,越城区翰林越府小区的居民扔垃圾不再像往常那样随意。小区的垃圾桶,由一只变成了现在的绿、蓝、红、灰四只,分别收集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居民扔垃圾时需对应着垃圾桶上的标志分类投放。
“看,我在家里已将垃圾分好了:厨房的一袋,厕所的一袋。”8日中午,记者在小区里碰到了正在丢垃圾的居民邵云珍。只见她拿着2袋垃圾,将绿色垃圾袋里的果皮、菜梗、饭粒等厨余垃圾丢进绿色垃圾桶,将灰色垃圾袋里的卫生纸等丢进了灰色垃圾桶。她说,前几天,社区工作人员上门,给小区居民赠送了4种颜色的垃圾袋和两个小型的垃圾桶,指导大家使用。
“尽量找机会给居民普及下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分类意识。”顾鉴美每天都会走到小区垃圾桶旁边,看看居民的垃圾投放情况。她告诉记者,目前居民们执行得都比较好,垃圾都经过了粗分。但其中超过70%的垃圾还是需要像她一样的志愿者进行二次分拣。
今年6月起,垃圾分类在绍兴市柯桥区、上虞区两个试点小区启动。当月12日,柯桥街道立新社区湖塘溇小区开始试行垃圾分类投放。作为该区唯一试点,小区不仅设立了两组规模较大的四分类垃圾桶,还对98户居民分发了分类垃圾袋和家庭分类垃圾桶。而在上虞区,试点小区内4个角落的垃圾房均按照分四类垃圾的要求进行了改造,同时还从社区和物业聘任了12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据市建设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试点基础上,今年绍兴市还将逐步推广垃圾分类工作。预计到今年底,越城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覆盖面将达50%以上,其中小区覆盖面达到45%以上,中小学校达到55%,机关事业单位达到55%以上。
记者从柯桥街道立新社区了解到,垃圾分类试点一个月来,大部分居民除了厨余垃圾能够投放准确外,剩余垃圾基本上还是装在一起。特别是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这两类,不少老年人都表示分不太清楚,索性扔在一起。
“垃圾分类投放,关键在于意识的转变和习惯的培养。”越城区北海街道西小路社区主任诸妙茵告诉记者,由于小区里不少家庭由老年人、保姆负责清理垃圾,社区人员在宣传时,除了挨家挨户送宣传资料外,还专门对老年人、保姆等人群进行引导。在接下来的宣传活动中,社区还将结合暑期社会实践,通过小朋友当社区“管家”的形式,让“小手拉大手”,带动各个家庭做好分类工作。
分类处置:餐厨垃圾能发电,综合利用好处多
在源头进行垃圾分类投放后,后续环节怎样处理?
记者从市建设局了解到,今年绍兴市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不仅要在源头上做好垃圾分类投放,也将在垃圾回收、运输、加工利用和处理等一系列后续环节中做到分类处置。在垃圾分类收运上,绍兴市将形成以机械化收集、集约式中转为核心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逐步改造、淘汰“低、小、散”的生活垃圾中转站,在市区建成13个大中型生活垃圾中转站。
从处理流程看,小区的可回收类垃圾在集中储存到一定量后,将交售给再生资源回收站点,进入资源回收利用系统;有害类垃圾由环保部门指定的专业单位上门收运、处置;其他垃圾将由清运人员收运至指定的垃圾中转站,最后送至填埋场或焚烧厂处理。
值得一提的是餐厨垃圾。目前许多城市的餐厨垃圾,大部分被用作猪饲料,还有少部分则被不法分子用于提炼地沟油、泔水油,流入市场更是危害健康。为了避免垃圾“回流”餐桌,今后,绍兴市的餐厨垃圾不仅要集中收运,还要统一处置。据悉,绍兴市目前正在筹建一座日处理量为200吨的餐厨垃圾处理厂,餐厨垃圾通过统一收集、处理后,厌氧发酵可产生沼气发电,油脂提纯可深加工成生物柴油,部分残渣可加工成营养土。厨余垃圾能在无害化的前提下,真正做到资源化利用。
垃圾分出来了,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终端处理,则等于没有分类。记者从市环卫集团了解到,在建设垃圾的终端处置设施方面,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区一期工程建设正在抓紧推进中。整个循环生态产业园区占地500亩,垃圾处理能力可覆盖三区。园区包括再生资源发电厂、餐厨垃圾处理厂、渗滤液处理中心等项目,生活垃圾将得到分类无害化处理,实现综合利用。
“一期工程将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招商,明年动工建设,预计到2018年投入使用。”市环卫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绍兴市将形成以集中焚烧为主、应急卫生填埋为辅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真正迈入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新阶段。
他山之石:奖惩并用促“落实”,垃圾创造价值
在其他许多城市,垃圾分类工作已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不少做法值得借鉴。
去年9月,上海市“绿色账户”信息化平台开通,对居民的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激励机制,开展积分兑换等活动。比如在静安区,用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可以兑换医院的专家号、游泳券、舞蹈课程、垃圾桶、饭店抵用券等公共服务、消费优惠或者实物用品。在“惩”的方面,上海已逐步落实《上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办法》中有关对拒不执行垃圾分类的个人和单位进行处罚的规定。除了罚款,拒不分类还将影响个人诚信系统,或在贷款买房方面遇阻。
而在台湾地区,垃圾分类从最开始的分类收集到运输到最后的终端处置,每一个环节都比较完善,其中的奖惩制度也相对严苛。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台北市率先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和“资源回收”政策,并逐步推广。从2000年7月1日起,台北市实行垃圾费随袋征收,要求居民将生活垃圾分为一般垃圾、厨余垃圾和资源垃圾三类。一般垃圾必须放入计费的垃圾袋,厨余垃圾和资源垃圾免收处理费,资源垃圾可卖给资源回收经销商。也就是说,居民如果不购买规定的垃圾袋,就不能投放垃圾。这种垃圾费随袋征收的方法促使市民养成了减少制造垃圾和注意回收资源的习惯。
“垃圾分类的意义不仅在于垃圾减量,还在于使垃圾变废为宝,循环利用,从而继续创造价值。”有环保人士认为,垃圾分类“终端”跟不上,分类的垃圾还是垃圾,重要的是如何能使垃圾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相比之下,我国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垃圾终端处置还处于粗放阶段,并没有一个完善、科学的回收系统。要实现回收、再利用的良性循环,首要扩大设备投入,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在终端处理阶段,还要重点研究发展再生产技术,使垃圾能够真正“变废为宝”,最终倒逼源头分类。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