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气法的牙齿真正发挥威慑力
【说法不武】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是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大修的鲜明特点。
近日,经过三次审议,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大修后的大气污染防治法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
提高违法成本,加大处罚力度,是大气污染防治法首次大修的鲜明特点。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129条,其中涉及到法律责任的条款就有30条,这无疑表明,对于违法行为,新法将采取重典手段,加强震慑,加大处罚,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增加其违法成本,对污染企业产生巨大的震慑作用。新法不仅规定了大量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措施,还规定了相应的处罚责任。具体的处罚行为和种类接近90种,提高了这部法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被公认为是近年来中国环境违规问题屡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大处罚力度,提高环境违规成本,是大修后的大气法最值得期待的“杀手锏”。只有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促进企业环境成本内部化而不是转嫁到社会,让违法者也要付出高昂的成本甚至倾家荡产,才能从根本上削减大气污染排放的过快增加,从根本上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
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大气违法违规成本。重典处罚不设上限,按日处罚重拳出击。新法取消了现行法律中对造成大气污染事故企业事业单位罚款“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封顶限额,同时增加了“按日计罚”的规定。新法规定: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照污染事故造成直接损失的1倍以上3倍以下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大气污染事故的,按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3倍以上5倍以下计罚。“按日计罚”是修改后环保法首次明确的处罚方式。号称“史上最严”的修改后环保法今年1月1日施行后,30余省份相继开出“按日计罚”的首张罚单。统计显示,上半年全国共检查企业62万余家次,责令停产15839家,关停取缔9325家,全国实施“按日计罚”涉罚金逾2.3亿元。实践证明,按日计罚上不封顶,有效威慑环境违法单位,消除其侥幸心理,督促彻底整改。
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制机制,是本次大气法大修的主要亮点。尤其是对重点区域联防联治、重污染天气的应对措施都作出了明确要求。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专设一章,对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合防治作出规定。明确由国家建立重点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统筹协调重点区域内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根据主体功能区划、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和大气污染传输扩散规律,划定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报国务院批准。此外,重点区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确定牵头的地方人民政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按照统一规划、统一监测、统一的防治措施的要求,开展大气污染联合防治,落实大气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指导、督促。这一规定可以为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大气污染较严重区域探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特别是饱受雾霾困扰的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治霾提供有力的法律支持。京津冀地区一直是大气污染的重灾区,加强联防联控治霾势在必行,而加强京津冀三地的立法协作,将联防联控治霾纳入法治轨道,才是治本之策。
期望新版大气法能够真正成为管用有效的史上最严大气法,让大气法真正长出牙齿来,让大气法的牙齿真正发挥出威慑力,为清洁空气撑开强有力的法律保护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