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河北:逢冬必霾成魔咒?燃煤取暖是罪魁
进入11月后,长春、沈阳、哈尔滨三个东北省会城市先后遭遇重霾袭击。沈阳PM2.5浓度破千,该市环保局官网一度瘫痪,居民外出甚至感觉“空气辣眼睛”。
往年冬季深受雾霾侵扰的河北居民看到这些消息后不免心惊,担心供暖后遭遇“重雾锁城”。更令人揪心的是,供暖季尚未到来,雾霾却已先至——昨日(10日)16时,除承德、张家口为二级良以外,河北省其余设区市均有污染,廊坊、邢台甚至出现中度污染。逢冬必霾,燃煤供暖对霾的影响到底几何?今冬治霾,河北能否拿出精细化治理方案?今日起本报推出“突破霾伏”系列报道,透视河北冬季治霾之路。
身处城市中的你我,通过一呼一吸,清晰感受着空气质量的变化。太空中,环境卫星遥感监测河北上空的污染形势,其数据相较主观感受更加客观,也更加真实。
通过对比2014年8月与2015年1月卫星图片,可以明显看到河北的空气污染变化及空气污染版图——河北省的污染带基本在中南部一带以及唐山一带,采暖期间这些地区基本是污染聚集区。
谁构成了霾?谁又为霾助力?通过一组组客观数据,记者为您剖析冬季污染的来源。
太空看霾
冬季半个河北常中“霾伏”
“这是今年1月份卫星遥感监测河北上空的PM2.5污染程度,除了张家口、承德一带几乎没有污染,其余地方均未幸免。颜色越深,PM2.5的浓度越高。”河北省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指着卫星遥感监测图说。
2013年7月,河北省环保厅与环保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签订合作协议,利用国家环境1号A、B、C三颗卫星,对河北全境大气、水环境质量进行全方位监测。
环境卫星在太空中,能监测到河北上空的PM2.5污染形势,它们每天在河北省上空扫过两次,再通过和地面监测数据的计算,得出河北省上空的PM2.5月均浓度值。
今年1月份的卫星图片上,展现了大区域中河北的污染版图,毫无疑问,保定中南部一带以及唐山都在“霾伏”之中。“环保部的环境卫星对河北上空的遥感监测已进行了两三年,每年的11月下旬开始到次年的3月上旬,河北省的污染范围每月几乎都和1月份差不多。”这位负责人说。
记者翻看了去年12月份的卫星遥感监测图,发现和1月份的污染范围几乎一致,只不过污染程度稍有差异。
再看去年8月份的卫星遥感监测图,河北全境几乎一片“绿”,“绿色代表优,黄色代表良,在夏秋季节,河北省的空气质量常态也几乎这样。”这位负责人说。
雾霾日近三成出现在冬季
雾霾一度成为冬季污染的代名词,想了解雾霾,先看一组气象方面的数据。
根据河北省气象台监测,去年河北省平均出现雾霾日数为175.5天。雾霾天的分布范围几乎和环境卫星监测的结果一致,基本是河北的中南部和唐山一带。
再分析雾霾出生的“时辰”,监测结果显示,去年冬、春、秋三个季节的雾霾天较多,其中,去年冬季雾霾出现了51.7天,占到了所有雾霾日的近三成。“气象云图监测下,雾会随着阳光照射慢慢消散,但是霾不会随之消失,往往早晨有成片的雾,但是等到阳光照射后,雾散了,霾却仍在。”河北省首席气象服务专家郭迎春说。
透视冬霾
采暖期主要污染物明显较高
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河北省的污染物浓度究竟怎样?又一组数据告诉你答案。
2015年上半年,主要污染物PM2.5、二氧化硫浓度在采暖期和非采暖期有较大差距——采暖期(1月1日至3月15日,共74天),全省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为102微克每立方米、76微克每立方米;而非采暖期(3月16日至6月30日,共107天),主要污染物PM2.5、二氧化硫平均浓度分别为63微克每立方米、30微克每立方米。“PM2.5和PM10两项主要污染物,在非采暖期的数值要远小于采暖期。”河北省环境应急与重污染天气预警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而从全国范围看,全国重点区域各省(区、市)供暖季PM2.5平均浓度均比全年平均浓度高20%左右。
特别是北方地区,进入采暖期后,受季节性燃煤影响,污染物排放量剧增,供暖季PM2.5平均浓度贡献度约占全年三成。
以2014年监测数据为例,京津冀三地全年PM2.5平均浓度为88微克每立方米,其中,供暖季平均浓度为111微克每立方米,是全年的1.27倍。
冬霾污染因子“大头”是谁
霾里到底有什么,它的组成又有哪些?解释清楚霾的“身体”,并不是一句话的事。
通俗讲,霾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烟粒或盐粒的集合体,再细分就是PM2.5、PM10、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以及臭氧六项污染物。
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六项污染物占比又怎样?据监测,去年采暖期(2014年11月到2015年3月),PM10排第一,PM2.5排第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臭氧、一氧化碳依次排序,而在非采暖期(2014年4月至10月),排序发生变化,虽然PM10仍是第一,但第二名换成了臭氧,第三名是PM2.5,第四名是氮氧化物,第五名是二氧化硫,最后是一氧化碳。
从排序变化可以看出,冬季采暖期二氧化硫有一个明显的增加。
霾源在哪
气象、地理条件限制是客观原因
雾霾的出现和气象条件及地理环境确实有很大关系。河北省气象专家表示,雾和霾其实是共生的,而雾在一定的条件下,也能转化成颗粒物,形成霾。“再加上雾出现后带来静稳天气,这也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重雾霾污染天气。”这位专家说,另外地理位置对冬霾不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从地理位置上看,河北中南部及唐山一带被太行山、燕山包裹,扩散条件不利,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冬季雾霾成片出现。”河北省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说。“尤其是河北的中南部一带,污染出现具有持续性,而张家口、承德一带即使有污染,也基本上是时间短、范围小。”这位负责人说。
唐山靠海,污染为何也这么重?这位负责人表示,因为其处于燕山之下,大风从上风向无法吹过来,而小风又吹不动较为密集的工业污染排放,因此唐山的污染也居高不下。
省会PM2.5来源近四成缘于烧煤
去年,石家庄市的源解析公布,其中,本地污染来源中,燃煤、工业生产、扬尘的比重占前三位。
具体到PM10、PM2.5、二氧化硫等六项污染物,PM10对石家庄的污染贡献率达到85%~90%,而PM10有大约35%是来自燃煤(包括取暖和工业生产),PM2.5的贡献约为70%~77%,而这些PM2.5的来源近四成是来自燃煤(包括取暖和工业生产)。
在冬季,你是否会常闻到一股酸味儿?这股酸味儿到底是什么?可以说,这股酸味儿基本上是二氧化硫形成的硫酸盐。“在采暖期,二氧化硫几乎95%以上来自燃煤。”石家庄市环境监测站相关负责人说。
而根据石家庄市源解析分析,省会的第一污染源就是燃煤,而燃煤产生的污染物六项污染因子几乎全有份,其中,扬尘和二氧化硫是其主要排放物。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