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环科园:打造“中国环保第一园”
2015年,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环保等主导产业逆势上扬,优势不断放大,全园应税销售、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超过10%,在前30家环保骨干企业中,20家增幅超过100%。
在“辉煌30年中国开发区(园区)发展示范案例”推选活动中,环科园以产业集群优势突出、技术创新实力强劲、产业模式创新引领等特色,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全国20个开发区一起入选“示范案例”,且同时被评为“中国创新力园区”,其创新能力越来越令人瞩目。
“新常态下,我们对环保产业有了新的认识,以创新发展理念,寻找一条可持续发展新路。近年来,宜兴环科园作为国内唯一以环保产业为特色的国家级高新区,积极探索环保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和新机制,以‘六次产业’理论为指导,强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扶持培育四次、五次产业,加快打造一批有爆发力的环保企业、有竞争力的环保产品和高附加值的品牌,全力构建环保产业发展新体系,打造行业领先地位的区域绿色产业群和‘中国环保第一园’,着力为中国环保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借鉴。”宜兴市委常委、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管委会主任朱旭峰说。
部省合作促进宜兴环保先行先试
在国内环保产业,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是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也是唯一以环保产业命名的特色高新区。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提升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水平,国家科技部和环保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为发展环保经济共同出台合作机制,推动宜兴先行先试,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环保产业发展的科学之路。”朱旭峰说。
2013年10月举行的首届“中国环保技术与产业发展推进会”上,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联合出台《共同推进中国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创新发展合作计划(2013—2015)》。大会同时确定将推进会永久会址落户在宜兴。省部合作有力地加强了宜兴环科园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整体部署,使宜兴环科园在建设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环保科技成果对接平台、高水平公共服务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5年10月,科技部和江苏省政府决定进一步推进环科园创新发展,制定了《部省宜兴合作计划(2016—2020)》,重点支持加强科技创新发展战略布局、建设环保科技创新平台、支持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业态培育、支持环保产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环保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宜兴环科园建设科技金融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等,推动宜兴环科园为全国环保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示范。
记者了解到,部省合作共同打造宜兴环保经济以来,宜兴环科园紧密围绕“宜兴合作计划”的要求,着力解决传统环保产业向现代环保产业转型、环保产业内生增长动力如何激发等问题,使部省合作成为宜兴环科园突破发展瓶颈的“定海神针”。
集聚创新资源。江苏省支持宜兴环科园研究制定加快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合作计划。科技部、江苏省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及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等,支持宜兴环科园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产业化。
近年来,先后有国家科技兴贸节能环保创新基地、国家节能降耗水处理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国家千人计划环保产业研究院等10大“国字号”平台相继落户。省内唯一的环保领域专业研究院——江苏省环保产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完成了科技部环保数据库建设、环保产业规划图解的编制,成为环保部、科技部的决策智囊。
构建集群优势。在省政府的鼓励下,宜兴环保产业起步早、发展快、影响力大,已经形成了1700多家环保企业、3000多家环保配套企业的环保产业集群。宜兴环保从水处理技术起步,到目前已形成了以环保工程承包为龙头,以环保设备制造为重点,以原辅材料及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完整产业链。
现在,园区环保产品涉及水、声、气、固、仪及配套产品等六大类、200多个系列、2000多个品种,是中国最大的水处理产业装备生产集聚地。环保产品年销售规模超过500亿元,水处理设备的自我配套率高达98%,国内市场占有率达40%。
深化国际合作。在科技部、环保部的支持下,宜兴环科园国际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建成了中德、中韩、中以、中新、中芬等10个国际清洁对接中心。一大批国际先进技术在园区企业中实施转化。7家企业在马来西亚、俄罗斯、美国设立生产基地和代表处;凌志环保、江华集团分别与美国PARC研究中心、以色列魏兹曼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创新研究院;国际水协会主席格雷·戴格院士在哈宜研究院建立了外籍院士工作站。
与环保部国际合作中心、中环国投公司合作成立“国际环保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加快国际环保技术交流和转移、承接国家部委海外援建工程等,目前正在实施的国际技术合作项目51项。
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科技部的支持下,新建立各级各类企业研发机构112家,其中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基本实现全覆盖。园区企业与国内外300多家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正在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项目达460多项。
统计显示,新授权的各类专利2300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30件。目前园区企业拥有各类有效专利5300多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550件,万名人口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40件。新承担并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0多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13项,国家支撑计划项目11项,国家水专项项目2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23项,一批企业在环保技术细分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有3项环保科技创新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8家,累计达到81家,企业创新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投资7.8亿元,完成国家环保产品质量检验监督中心、宜兴国际环保展示中心、中宜环保学院、中宜鹏鹞环境工程设计院、宜正环保电子商务平台、国家环保科技成果网与一批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到目前为止,已建成了科技企业孵化、环保技术公共研发、环境工程设计、环保产品检测检验、环保人才培训、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技术转移、环保科技成果(产品)展示、环保产品交易等10大环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支撑体系。
尤其建立了覆盖孵化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科技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设立总规模5000万元的种子基金,完成了21个孵化型、初创型科技企业投资项目;设立首期规模2.5亿元的环保产业专项投资基金,完成了4个成长型科技企业投资项目;设立总规模2亿元的股权投资基金,依托宜兴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完成8个环保优势特色企业股权合作投资项目;引进外部产业投资基金8个,基金总规模50亿元,完成25个投资项目,与平安银行合作,设立总规模300亿元的环境工程PPP模式专项投资基金。此外,积极推动企业开展资本经营,新培育上市企业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
探索建设环境医院解决治污难题
宜兴环科园积极探索环保产业发展的新机制、新模式。面对新形势,宜兴环科园积极建设中宜环境医院。
如何来建?宜兴环科园以宜兴环保产业集团为龙头,以特色优势企业为依托,采用联盟组织机制,集成人才、技术、市场、资本等要素资源,构建从环境诊断、方案设计、工程总承包到运营管理的“一站式”环境综合服务体系。
“我们以环境医院模式引领产业组织方式的转型,构建一平台(实体化运营平台)、一联盟(环境医院合作联盟)、二池(优秀企业池、资金池)、三库(专家咨询库、技术储备库、项目信息库)运营体系,促进最优秀的环保专业人才、最先进的环保技术、最优质的产业资本向环境医院聚合,实现优质要素的深度融合。”朱旭峰说。
“中宜环境医院”模式在2014年举办的“第二届中国环保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会”上推出后,在业界引起强烈反响。
值得一提的,国内有环境治理需求的业主纷纷对接“中宜环境医院”,采用“环境医院”模式正在推进的区域性环境治理工程达30多项。
在朱旭峰看来,“环境医院”模式的创新,有效地促进了人才、技术、资本、市场无缝对接,创新链、资金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人才资源、创新资源、市场资源高效配置,实现了环境治理与产业发展互动并进。
去年来,宜兴环科园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682”创业推进计划,依托低碳大厦等6大功能载体平台,建立了宜兴环保黑马营、苏南国家示范区宜兴环科园服务中心、蒲公英创客空间,搭建了多元化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为创客活动聚集提供了孵化空间。“环保黑马营”成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目前,宜兴环科园通过多平台、全方位合作,特别是与国内最大的环境咨询团队——E20环境平台团队加盟联合运作,韩国最大的环境服务公司KECC、环保部南京环科所联合中国瑞林集团、中冶联合利保联合签约入驻,形成了省产业研究院“水所”、中宜生态土中心等一批特色专科,和云南昆明、河北农业大学建成了“环境医院”分院。
与此,随着“环境医院”全面推进,创新国际化成为园区新亮点。近年来,宜兴环科园以新举措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双高人才、海归人才,以及重大科技项目。今年2月15日,宜兴环科园与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国立大学正式签约,三方将在南工2011协同创新中心宜兴石墨烯新材料产业园内,合作共建联合应用研究中心,重点研究包括防腐蚀、防生物附着石墨烯环保涂层,超临界流体氧化法处理污泥、污水工艺开发等。
“新常态”下,环保产业发展有了新变化。当前,国家战略瞄准“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环保产业上升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随着各类政策法规执行力度的加大,环保由传统的“工程验收”向“环境效果”转变,关注焦点从污染物达标和减排效能,转变为针对区域、流域断面数据的考核,这就要求集成人才、技术、资金、服务等创新服务元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宜兴环科园依托40年的产业积淀和20多年的创新发展,已经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以环保工程建设和装备配套为核心业务的产业聚集区。当前,园区围绕创新创业大体系的建设,已经搭建了技术合作、产业服务、创业服务和市场对接等四大平台,为产业变革和升级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但是,朱旭峰认为,放在“六次产业”划分理论的大框架下,环保作为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的特殊产业,不但涉及一二三产,而且还需要第四、第五产业的无缝对接,未来更是产业链附加值提升、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大产业。
为此,宜兴环科园积极研究和解读“六次产业”划分理论,从中汲取灵感和养分,并以此指导环保产业和专业园区的转型之路,加快建立完善环保产业发展新体系,将园区多年来凝聚的资源优势、基础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转型优势,打造国内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环保产业发展集群,推动宜兴从“中国环保之乡”转向“中国环保之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