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报告:2013年中国燃煤大气污染致36.6万人过早死亡
8月18日,清华大学和美国健康影响研究所联合发布《中国燃煤和其他主要空气污染源造成的疾病负担》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的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大气污染与控制研究所所长王书肖介绍,《报告》第一次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对中国燃煤和其他颗粒物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引起的当前和未来的疾病负担进行了综合评估。
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有36.6万例由于燃煤导致的空气污染而过早死亡。如果采取行动控制空气污染,2030年之前大气污染水平将大幅度下降,这将避免27.5万例过早死亡。
《报告》的作者、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非传染性及慢性疾病控制预防中心副主任周脉耕介绍,空气污染是中国疾病负担的一个重要来源,室外颗粒物污染是导致中国居民早死的第五位原因。
8月18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郝吉明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国家对大气污染与健康关系的研究很重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启动“大气细颗粒及相关污染物的毒理评价与健康效应”专题,科技部的国家科技重点专项设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专题。
引发死亡的第12大风险
《报告》的评估结果显示,2013年中国的PM2.5人口加权平均浓度为54微克/立方米,估计99.6%的人口生活在超出世界卫生组织空气质量指南标准(10微克/立方米)的地区。省级层面上,2013年的PM2.5人口加权平均浓度在6.4微克/立方米(西藏)至83.5微克/立方米(河南)之间。
王书肖认为,燃煤是大气PM2.5的最重要来源因素,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为40%。而在特定省市(重庆、贵州、四川),其贡献率甚至高达近50%。
“将我们的评估结果与中国三大城市污染源解析的数据进行比较,同时也将评估结果与选定中国城市基于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王书肖介绍。
比较结果显示,燃煤对大气PM2.5贡献的程度与污染源解析的结果非常类似,但《报告》的评估结果略高于后者(3%-4%)。同时,《报告》的评估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低于基于模型的评估结果。
《报告》指出,2013年大气PM2.5所致共91.6万例过早死亡。
其中,燃煤是中国疾病负担的重要贡献因素之一,估计在2013年造成约36.6万例死亡。2013年,燃煤导致的大气PM2.5已成为中国引发死亡的第12大风险因素,其所致死亡率高于高胆固醇、吸毒或二手烟。
同时,工业排放(包括燃煤和非煤)是造成中国疾病负担的最重要行业,其中工业燃煤排放导致15.5万例死亡,工业过程排放导致95000例死亡,占2013年大气PM2.5所致死亡人数的27%。
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包括生物质及煤炭)也是大气PM2.5所致疾病负担的重要贡献源,2013年导致17.7万例死亡,占大气PM2.5所致死亡的19%,高于非电行业的工业燃煤(15.5万例)、交通(13.7万例)和电厂燃煤(8.65万例)。
从行业来看,电厂燃煤所致疾病负担相对较小。
“这是因为中国的燃煤电厂全球规模最大,中国较早地对燃煤电厂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进行了治理,并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成果。”郝吉明解释。
同时,《报告》分析了各省区燃煤所致的疾病负担。其中大气污染最严重的京津冀地区尤为值得关注,2013年京津冀三地燃煤所致PM2.5的过早死亡分别为4900例、3200例和24600例。
“北京和天津的疾病负担在多数未来情景中有所下降,而河北省的未来趋势与全国相似,疾病负担有所升高。”王书肖解释,这是因为北京和天津的下降主要由于民用、交通和开放燃烧等部门的贡献降低。
应控制工业、民用燃煤
《报告》指出,由于人口老龄化和疾病率的上升,2030年各情景下PM2.5所致的死亡人数均有所上升(99-130万),需要更严格的控制PM2.5水平以实际降低疾病负担。
王书肖分析,即便按照最严格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控制理念,到2030年,煤炭仍将是大气PM2.5和疾病负担的最大单一来源。因此,建议采取更严格的措施来降低燃煤的大气污染排放。
研究显示,2013年燃煤对PM2.5年均浓度的贡献率为40%,而到2030年,这一贡献率将上升到44%-49%之间。
郝吉明指出,“‘十三五’应进一步加大力度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一方面推进煤炭的清洁利用,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
“和燃煤电厂排放相比,工业和民用燃煤还存在很大减排潜力,因此减少工业和民用燃煤污染排放应成为未来大气污染治理的优先管理策略。”郝吉明分析。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