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绿色供暖作为经济转型重要内容
供暖已成为解决我国各地居民冬季采暖、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重要社会服务。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以及南方供暖的兴起,供暖需求与日俱增。然而,供热在我国仍属于高污染行业,不仅消耗大量能源,而且也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探索绿色供暖模式对于降低能源消耗、改善大气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供暖模式及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主要供暖模式可分为3类,包括以燃料为能源的供暖方式,如以燃煤或燃气为主的集中式供暖;电热供暖方式,如以变频空调或中央空调供暖为主的空调供暖系统;热泵供暖方式,如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地源热泵为主的热泵供暖等。这些供暖模式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环境污染较严重、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安全隐患较多、健康舒适性不足、智能化有待提高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新型的供暖模式将不断出现,未来供暖模式将会呈现以下新的趋势:
供暖绿色化。现行供暖模式带来的污染问题已引起高度重视。削减煤炭消费、推进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利用,提高供暖效率,推进供暖绿色化,无疑将成为未来供暖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
供暖低碳化。要减少供暖过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降低温室气体效应带来的影响。增加低碳能源的使用、提高采暖的热转换效率等,将成为供暖低碳化的重点。
供暖智能化。逐步建立智能供暖系统,通过网络平台实时监控和调度供暖区内交换站运行等各个环节,自动感知用户状态,依据用户状态信息、室内外温度乃至气候等因素自动完成暖气控制。供暖智能化是大势所趋。
供暖舒适化。传统的供暖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多元化的消费需求,舒适化、个性化的供热需求愈来愈强烈。特别是随着南方分户式供暖的不断兴起,带有舒适化要求的供暖消费需求将会持续增加。
供暖安全化。安全健康是所有供暖模式的重要前提,针对一些新型的供暖产品和设备,国家正在研究出台相关的安全健康标准。
2发达国家绿色供暖经验值得借鉴
北美洲和欧洲等西方发达国家的供暖方式,与房屋建筑的类型、地理位置和能源资源禀赋有关,往往以节能与舒适为目标采用不同的供暖方式。在美国北部、欧洲北部,纬度高,有专用供暖设施。美国北部主要采用燃油或燃气采暖,北欧丹麦以集中热水供暖为主。美国中部主要为电采暖;在美国南方和欧洲南部地区,则普遍使用冷暖两用空调采热。
对住宅供暖能耗制定相应的标准。这是供暖绿色低碳化的根本要求。美国、德国都有完善的供暖能耗标准。我国在推进供暖绿色化、低碳化的过程中,也制定了系统的采暖能耗标准。但在建筑物节能改造、集中供热系统建设和低能耗、低排放的采暖设备使用方面,还应出台更多的激励政策,鼓励降低建筑物采暖能耗,推进供暖的绿色低碳化进程。
实行有利于节能的供暖收费方式。德国和丹麦都经历过由简单地按面积等固定收费方式向分户按流量计量收费方式的演变。目前,我国的供暖收费方式主要还是以按面积收费为主,造成了大量的热量流失和能源浪费,不利于供暖的绿色低碳发展。采取按户、按流量收费模式将是我国努力的方向。
供暖技术朝智能舒适安全方向发展。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新技术对提高供暖效率的作用。德国先进的控制系统可以使热泵空调能根据室内外温度、湿度变化情况进行精细调节。丹麦实现了独特的智能化能量管理,大大提高了供热效率。我国应大力鼓励供暖相关企业积极研究新的供暖模式和技术。同时,应充分吸收和引进发达国家先进供暖技术,通过供暖技术的改进,提升我国的供暖效率。
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作为供暖能源。随着各国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加之受化石能源价格波动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国家致力于使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供暖,以降低供暖对气候、环境的影响。比如,丹麦鼓励使用风电、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热力消费的能源,美国以天然气和电等清洁能源作为采暖的主要能源。在供暖能源中,应鼓励使用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特别是在目前电力相对过剩的情况下,可以大力采用电能作为供暖的主要能源。
注重经济激励措施推进绿色供暖进程。绿色供暖模式不可能一蹴而就,由传统功能模式向绿色供暖模式转变需要有一定的投入。各国积极采用多种经济激励措施相结合的方式来推进绿色供暖进程。我国政府应该设立建筑物节能改造、企业供暖技术研发等专项基金,鼓励居民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取暖模式,降低碳排放,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3推动绿色供暖模式发展的政策措施
为进一步推动绿色供暖发展,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一是将绿色供暖作为绿色发展、经济转型的重要内容。发挥国家战略的引导作用,将推进绿色供暖作为绿色发展、经济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引导消费需求升级来推动全国供暖结构的优化。借鉴世界先进住宅发展理念,优化既有供暖结构,实施绿色供暖,促进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引导绿色供暖市场需求,鼓励在南方、公共场所、农民家庭和农村公共场所采用新能源、新技术的绿色供暖模式。
二是进一步强化绿色供暖的制度保障。目前,绿色供暖产业中的一些产品已经制定了行业标准,但行业标准的管理还有待完善。加快制定绿色供暖行业标准,鼓励从业企业在研发新产品的同时,根据国家设计、生产、质量等相关领域的标准和要求,制定严格的企业标准体系。支持有实力的企业与相关研究机构合作,研制绿色供暖行业产品、设计、物流、安装标准。建立绿色供暖检测监测体系,构建绿色供暖产品监测组织机构,建立责任体系,发挥民间检测认证机构的监督作用。建立完善绿色供暖的相关法规,将绿色供暖纳入安全法规体系,制定详细的检查办法和涉及具体技术指标的行业规章等。
三是加大绿色供暖技术的培育力度。鼓励和支持绿色供暖企业通过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保暖和节能减排性能,确保产品使用安全、设计合理。鼓励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创新,支持已经拥有技术储备的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加速技术成果产业化进程,鼓励有实力的绿色供暖企业创立研发试验室,吸引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绿色供暖核心技术。设立国家级研发平台。
四是加快出台支持绿色供暖发展的政策。补贴绿色供暖电价,创新用电计量方式,对家庭和单位的绿色用电实施单独核算,对农村地区和城市公共场所的绿色用电实施补贴政策,对城市居民的绿色用电实施以日间和晚间差异化为主的补贴政策,实行峰谷电价。提供绿色供暖融资支持,支持绿色供暖中小企业发展。
五是加大政府购买绿色供暖服务的力度。开展绿色供暖产品下基层活动,拓展绿色供暖市场。中央政府和各级地方政府可以针对公共设施、福利设施、保障房、小区和公共场所改造项目的施工建设,实施室内供暖设备、外墙保温材料、绿色建材等的绿色供暖产品政府采购。由政府承担农村居民、城市普通居民购买室内绿色供暖设备的全部或部分费用。提供绿色供暖电价单独核算服务。建立绿色供暖知识和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绿色供暖产业的认证认可服务。
案例
新型绿色电采暖成为重要的绿色供暖模式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一种以地面墙面电采暖(或称低温电热辐射采暖)为主要技术路线的新型绿色电供暖模式,因其经济环保、智能健康等优点,在我国新建建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集中供热管网不能覆盖的地方,更是一种有效的供暖方式。其基本模式为:以电力为能源,由电能直接转换成热能,以辐射方式传递热量。作为一种舒适的供暖方式,这种模式已在欧洲、北美、亚洲的许多国家得到广泛应用。
新型绿色电供暖具有以下优势:
环保性与经济性兼顾。产品能将电能直接转化为热能,真正实现零排放。同时,运行费用也较低。以某电热供暖产品为例,其每平方米平均耗电仅为0.057度,并且温控技术可实现分时段分房间随时开关,可自主、自由、精准化消费,比水暖至少节省40%的费用。
安全性、健康性与智能性相统一。系统耐压耐潮,无水暖系统的跑冒滴漏及暖气片冻裂等问题。地暖是辐射散热,取暖舒适度高。系统实现了远程操控,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查看电地热板块实时的参数,同时可根据需要将不同房间的地板块加热至不同温度。
产学研用一体化的研发模式。各企业形成调研—研发—测试—转化—应用一条龙的技术和产品链条,实现了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科技成果转化,有利于企业研发资源的优化整合。
系统安装模式灵活简便。只要在铺设前串好温控器的电源线,以及根据实际采暖面积进行电力增容,即可进行安装,为乡村及南方地区提供了较完善的解决方案。
但也不可否认,新型绿色电供暖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一供暖模式的受众接受度还比较低,使用率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第一,居民阶梯电价可能导致电采暖成本过高。以某产品为例,其每平方米/小时耗电只有0.057度,若以80平方米住宅、每天采暖8小时计算,一个月仅地热电采暖的用电量就达到1094度。若按北京的阶梯电价标准计算,仅电采暖的费用就达到740元左右;若按4个月的供暖季计算,全年的采暖费用则达到3000元左右,而市热力集团大网同样条件下取暖费仅为1920元。
第二,国家绿色节能建材纳入电地热产品力度不够。新型绿色电供暖能有效地缓解城市供暖压力,是绿色节能建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前国家及各地的绿色节能建材推广目录对电地热产品的重视不够,还不能与其他绿色节能建材享受同等的政策支持。
第三,产品生产的标准有待提升。《地面辐射供暖技术规程》是中国地暖行业唯一针对地暖施工的国家标准,但伴随着地暖行业近几年的迅猛发展,已不能完全解决地暖行业中出现的新问题,不能满足地暖行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