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到底该不该烧?
“垃圾焚烧厂产生的二恶英排放增加量对于周边环境几乎没有影响,对附近居民身体健康的影响也可以忽略不计。”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海云在该公司举办的第十一届“城市与发展”论坛上作出了十分明确的判断。“欧洲国家很多机构的长期观察和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这些研究成果和公开发布的研究报告在美国、日本、德国等环保发达国家也得到了公认。”
垃圾没处去是现实问题
焚烧垃圾的行为,其实早已有之,特别是在农村,私自焚烧垃圾的情况很常见。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卫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晶昊认为,修建垃圾焚烧厂正是为了规范焚烧行为,减少焚烧垃圾产生的有毒有害污染。因为相对集中、保护措施也更加完善的垃圾焚烧厂会更好地保护当地环境,而反对的人更多是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如,开发商担心自己的房地产项目周边有焚烧厂会影响房屋出售;还有一些不明真相的居民,其实并不清楚实际清况,只是看到别人反对,就跟着反对。究其原因还是信息不对称、宣传不到位造成的。
徐海云表示,在这方面,台湾地区有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一种做法是通过在焚烧厂附近建设游泳池等基础设施,为居民提供便利;另一种是通过征地补偿款的方式给予直接补偿,以致附近一些居民主动要求将焚烧厂建在自己的土地上。据介绍,目前,台湾已经建设了24个垃圾焚烧厂,极大缓解了“垃圾围城”的环境矛盾。
要让老百姓相信焚烧厂无害,首先要保证焚烧厂自身运行的规范安全,绝不能偷工减料、污染排放不达标。刘晶昊认为,政府要多宣传、公开透明,引导媒体准确报道。特别是在建设前期,一定要按照规范的流程,公开各项手续,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现在很多反对的声音更多来自建设之前,一旦建成,大家看到焚烧厂其实很安全,并没有像传说中的危险,自然就慢慢接受了。”
PPP融资并不难
焚烧厂处理垃圾尽管拥有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等诸多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成本较高的问题。
无论是东部发达地区还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环境恶化的压力和修建垃圾焚烧厂的资金压力都让当地政府左右为难。通过PPP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焚烧厂建设,不仅可以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更是国家大力提倡的发展路径。
PPP的实质是减轻短期的资金压力,通过让运营者长期获利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解决当地政府财政困难的问题,还可以弥补技术、管理等各方面的短板。但PPP融资难的现象却十分普遍。
对此,徐海云坦言,企业都是逐利的,垃圾处理行业如果没有收益,社会资本自然不愿意光顾。
徐海云说,引入社会资本的关键是要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中央财政补贴的项目经费折合成每吨垃圾的补贴。以台湾日处理量300吨的焚烧厂为例,政府给予的补助大约是每吨2100台币,折合人民币约450元。而大陆各种成本相对较低,因此每吨200多元的标准就可以彻底解决垃圾焚烧问题。
200多元的处理成本对东部发达地区而言,仅靠财政收入基本就能满足;但对西部欠发达地区而言,确实存在一定困难,这就需要中央财政给予一定政策倾斜。
徐海云说,如果中央财政每吨补贴100元,省市县政府再配套一些资金,就能够吸引大量民营企业进入这个产业,彻底解决“垃圾围城”的问题。
刘晶昊表示,除了政府补贴外,垃圾处理的收费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也在制约着垃圾处理产业的健康发展。“老百姓对垃圾处理需要收费认识不一,以致政府需要独立承担垃圾处理的全部成本。”如果国家对垃圾焚烧发电的补贴折合每吨可以超过100元,能极大减轻地方财政的压力。
在此次论坛上,业内多位权威专家都表示,并不是有了焚烧,就不再需要填埋,但焚烧除了技术先进、保护环境外,更适应我国的国情。因为与国外相比,我国的城镇人口相对密集,城镇化程度也越来越高,垃圾产生量大,而且非常集中,通过焚烧厂处理垃圾比填埋要安全得多,成本更低,更加可持续。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