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是小老板,现在是企业家!”
记者近日在山东省武城县鲁权屯镇第十村工业园区看到,一座座高标准建设的厂房内,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正在安装。
鲁权屯镇是全国闻名的中央空调、汽车配件生产基地,因其家庭式作坊加工模式,在“散乱污”整治中遭遇阵痛。但是,短暂的阵痛之后,迎来的是新生。
“‘散乱污’永远也发展不好,影响的不仅是环境质量,还有发展质量。如今我们从‘散乱污’小作坊变身合法企业,实力更强了,产品质量更高了,腰杆子硬了,底气也足了。”看着公司步入正轨,宏利工业空调设备有限公司经理黄开华高兴地对记者说。
在山东各地,随着环境综合整治的持续深入开展,各地纷纷以此为契机,淘汰旧产能,催生新动能,推动行业、区域转型升级、绿色发展。
从违法到合法,“散乱污”企业涅槃重生
最近,位于武城县老城镇的延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延辉心里乐开了花。
此前,这家公司是一家小型机械加工处,由于生产车间位于居民区,无法办理土地、环保等手续,被列为“散乱污”企业,计划于5月份关停取缔。
其间,武城县环保局了解到,企业拥有直螺纹滚丝机专用行星减速机、滚丝机支架等多项国家专利,且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较轻,如果彻底关停非常可惜。
为此,县环保局工作人员主动与企业对接,帮助其寻找生产车间,并办理完善相关手续。8月份,该企业通过环境影响评价验收,正式投入生产。
“以前在村里生产,啥手续没有,虽然成本低,但既担心影响邻居生活,又担心各个部门检查。现在好了,在环保部门的帮助下,有了合法的手续,我们从小加工户变成了真正的企业!”刘延辉兴奋地说。
与延辉机械设备有限公司相比,鲁权屯镇的转型之路要艰难得多。
以1000余口人的第十村为例,该村先后发展起40多个家庭式加工作坊,生产工艺落后、排放不达标,全部被列入“散乱污”关停取缔企业名单。
在整个鲁权屯镇,这样的小作坊有上千家。
“对这些家庭作坊来说,单个改造升级成本过高。于是我们另辟蹊径,在对企业进行‘两断三清’后,引导40多家小作坊整体打包,注册成立了4家股份制企业,统一搬迁入园,完善各类手续,配套环保设施,鼓励抱团发展,引导做大做强。”第十村村委会主任黄绪立介绍说。
“多亏了这一轮环保整治,让我们整体上提档升级。”第十村睿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腾振庆说。
在这轮产业整合中,他与另两家作坊主合伙,成立了正式的股份制企业,合资200多万元新建了厂房,新上了生产和环保设施,其中仅车间烟尘处理设备就投入了50余万元。
“下一步,我们还要投入500多万元,新上自动化流水线,这么高额的投入,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腾振庆说。
环保先行一步,守法企业尝到甜头
在武城县千亩工业园区,中央空调设备龙头企业德州常兴集团有限公司抓住机遇,聚人才、上设备、大发展,公司实力显著提升。
常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向记者介绍,由于“散乱污”企业的取缔,很多人才流入市场,公司果断吸纳大量专业人才,不断壮大自身实力。
“得益于‘散乱污’企业的清理取缔,市场环境逐步回归有序和公平,让我们不再忙于低质竞争,腾出手脚提高产品质量,放心大胆地上马高精尖的设备,今年订单呈翻倍式增长,预计销售收入能到5亿元以上。”张华对记者说。
喷涂工艺常常伴随着污染气体的排放。面对严峻的环保形势,不少家具企业因为污染物排放不达标被关停取缔。而位于齐河县的金马首装饰材料有限公司因环保达标,产品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
总经理郭欣告诉记者,公司投资2000余万元建设了全循环环保涂装生产线,对所有生产环节产生的废水、废气、粉尘等进行规范有效处置,满足各项环保要求。
“今年我们的订单也增加了一倍多。”郭欣对记者说。
在齐河,当地还以“散乱污”企业整治为契机,积极推动区域新旧动能转换。
“通过取缔‘散乱污’企业,我们腾空了200多亩土地,根据土地的性质,一部分通过复耕发展绿色现代农业,对于交通便利的地块,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加快了我们街道的产业转型。”晏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强说。
“减”掉落后产能,“加”出发展新空间。如今,在山东各地,环境整治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的作用已经愈发显现。
“全省要把环境治理作为倒逼转型升级、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契机,坚定信心,迎难而上,标本兼治,推动环境与发展互促共进。”在近日召开的全省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电视会议上,山东省省长龚正再次强调。
按照计划,山东省7个传输通道城市9月底前要完成55227家“散乱污”企业清理取缔工作,其中关停取缔23215家,提升改造32012家;其他10个市也要于10月底前基本完成清理取缔。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