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渭平原为何成为蓝天保卫战主战场
“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以京津冀及周边、长三角、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为主战场,坚决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狠抓重污染天气应对。”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在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对今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部署。
这是汾渭平原地区首次被提到蓝天保卫战“主战场”的地位。
一退一进污染防控抓重点
汾渭平原的“提名”,伴随的是珠三角区域的退出。据了解,2017年,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PM2.5浓度降至34微克/立方米,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这意味着珠三角区域PM2.5平均浓度已经连续三年达标,退出重点区域之列也是水到渠成。
那么,为何将汾渭平原划入重点区域?
据悉,汾渭平原是黄河流域汾河平原、渭河平原(又称关中平原)及台塬阶地的总称,主要由山西汾河平原和陕西渭河平原组成,包括山西省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河南省洛阳、三门峡,陕西省西安、宝鸡、渭南、咸阳、铜川等11个地市。
环境保护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规划部副主任雷宇认为,汾渭平原被纳入重点区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汾渭平原城市PM2.5浓度非常高。
“我们的研究表明,2017年,汾渭平原优良天数比例和PM2.5浓度与‘2+26’城市基本相当,高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区域。”2017年,汾渭平原11个城市的PM2.5浓度年均值达68微克/立方米,是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
不降反升空气质量连年恶化
“这几年汾渭平原多项污染指标不降反升,问题突出,急需加大治理力度。”雷宇表示。
2015年至2017年,汾渭平原PM2.5、PM10、NO2、O3浓度均呈上升趋势,优良天数比例逐年下降,呈恶化趋势。这期间,从全国PM2.5和综合指数排名来看,汾渭平原排名全国后20名城市数量明显增加,其中PM2.5排名后20名城市数由2015年的0个增加至2017年的6个,而同期“2+26”城市排名全国后20名城市数量明显减少。
此外,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指出,汾渭平原属于河谷地带,地势较低。渭河平原南面秦岭、北面高原,不利于污染物扩散,平原内城市之间污染物排放相互影响较为明显。
特征明显燃煤污染更为突出
在2018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李干杰强调,今后将进一步完善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稳步推进成渝、东北、长江中游城市群等其他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PM2.5未达标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浓度同比下降2%。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79%。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雷宇指出,此前,京津冀及周边“2+26”城市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有益经验很有借鉴意义。不过,汾渭平原的污染成因有自己的特殊性,与东部地区大气污染治理侧重点有所不同。
“京津冀等地区的污染成因更加综合复杂,而汾渭平原的污染更大程度上归因于围绕煤炭的产业、能源和交通运输结构。汾渭平原SO2浓度高于京津冀等其他地区,说明这一地区燃煤污染更加集中,煤化工和煤炭运输的交通污染也更突出。”雷宇认为,压低燃煤使用量、调整产业结构可能是汾渭平原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
“汾渭平原作为全国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国家主动去啃这块硬骨头,蓝天保卫战一定会打赢!”雷宇满怀信心。
“此次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彰显了国家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强大决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以及珠三角重点区域都属于东部地区,这次中西部省份也被纳入‘主战场’之列,这种‘新打法’恰恰说明空气质量较差、治理成效不明显的地区都会受到重视。”雷宇表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