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加码下小镇转型样本: “上海家具之乡”的未来
导读
2018年7月中旬,上海市政府发布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将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
环保的不断升级,正深刻地影响着一个上海郊区的小镇。
施国飞的家具店开在素有“上海家具之乡”的头桥地区,隶属上海市奉贤区奉城镇管辖。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不少头桥村民放下锄头做起了木匠,办起了家具作坊,发展至2014年左右的鼎盛时期,已成为上海家具产业的重要分市场。
最多时,头桥当地有超过3000家家具生产厂商,民间流传的“上海家具推奉贤,奉贤家具推头桥”的顺口溜成为最好的诠释。
但随着2014年开始环保政策逐年增压,尤其是新《环保法》出台后,2017年上海针对家具制造产业发布了《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排放物排放标准》,让兴盛一时的头桥家居产业开始遭受严峻的转型考验。
2018年7月中旬,上海市政府更是发布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将以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为主要控制对象。该行动计划尤其提到郊区根据区域产业分别,重点针对涂装类及印刷类产生的工业废气进行专项执法。
多年间,环保政策的层层加码,昔日里兴盛一时的头桥家具产业也开始走向转型升级的艰难路径。
“野蛮生长”的家具重镇
奉城是上海市郊区镇中较远的一个镇,但头桥地区的交通位置却相对便捷,距浦东机场10多公里,上海S32高速公路直达,这为家具产业这一需要便捷交通的产业提供了基础。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2014年,当地所拥有的25万平方米的上海头桥家具市场已经实现了家具行业的全产业链布局,成为集批发、零售、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家具市场。
在上海市奉贤区政府的“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头桥家具市场还被列为发展规划的重点项目及当地政府的2.5产业项目。
支撑家具市场、木器建材市场的背后,正是头桥当地“多如牛毛”的小作坊式木器加工企业。
统计数据显示,最高峰时头桥地区有超过3000个家具加工、经销厂家,年产值达380亿元。
而从如今依然运营的建材市场规模仍然能够窥见出当年市场的火热。2011年三位出资人将30多万平方米的废弃厂房改建为建材市场,引进3000家建材经销商户,汇集涉及整个家具制造产业链的25000余种建材产品,使其成为彼时华东地区最大的木制品交易市场和国内最大的家具材料专业市场。
施国飞记得,当时门口的马路两旁皆是连排的大小家具店和快餐店,每天从多地赶来的商客沿着马路就能够直观看到每个商户的产品特征,饿了就能够停车吃饭歇歇脚。
3年前,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曾走入一家“深藏”在当地村民家中的木器加工小作坊企业。只见当地乡村的房屋结构,被改造成“前堂会客、后院加工”的小作坊。通常情况下,一个师傅、几台机器、多个展示的成品就能够构成一个木器小作坊的生产加工厂的基本架构。
在小作坊内,由于生产灵活性高,熟客不仅能够选择加工既定的款式,小作坊还能够支持家具一定程度的定制化。由于省去了中间商的环节,价格往往低于市场售卖价。
施国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早年他的“东方家具展厅”主要经营的就是当地生产的家具成品,由于接近加工生产基地,价格往往比不远处的家具城中的成品便宜很多,很多商贩也从他这里进货,那时他的店里批发与零售兼备,与老伴生活得“很滋润”。
但就在木材建材市场春风得意快速发展的同时,当地家具产业发展的瓶颈与弊端也早已深埋。
因长期缺乏有效的产业引导,“虹吸”效应也同样在当地滋生出数百家相对低端且无证经营的木器加工小作坊企业,遍布当地各个村落。与此同时,39平方公里的头桥地区也聚集了6万多外来人口,产业发展与社会治理间的矛盾开始不断显现。
奉城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称,2015年开始整顿行动前,头桥地区有11个村、2个居委会,集聚了2088家家具生产及原辅材料加工、经销企业(不包括小作坊),但其中经过工商登记的仅不足50%。
环保风暴潮不断“来袭”
2015年1月1日,被称为“史上最严厉”的《环保法》修订后出台。同年7月1日,北京市率先开始实施《木制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此标准直指涂料、家具两大污染严重的产业,力推环保木质产品。
而自2016年开始,环保政策中对家居产业的要求开始愈发提高。尤其是2017年2月环保部发布的《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家具》正式开始执行,对于家具行业来说,环保标志成为重要的入市“身份证明”。
在此期间,上海市有关家具制造业的环保标准与规范政策也陆续出台。2017年7月1日,上海市环保局、市质量技监局发布了上海市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该标准对家具制造业大气污染物排放特别是VOCs排放做了详细的规定。
而从中央到地方层层加码的环保政策,让头桥地区云集的家具小作坊企业长期存在的污染环境问题开始“无处遁地”。
施国飞和身边的朋友们,在过去几年间明显感受到了这种政策环境的变化。过去木材仓储、锯材加工、机器雕刻、刮(砂)光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喷漆等过程中产生的挥发物等,这些是早先消防部门重点防范家具企业火灾诱发的主因,以至于有人也编了个调侃的顺口溜“奉贤的火灾六成在奉城镇,奉城的火灾八成在头桥”。
“如今上门检查的除了消防,环保部门更多。”施国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过去几年间头桥的家具制造企业开始成为严打的排污重地。
产业转型之路
从2014年10月至2017年9月期间,头桥地区先后对无证违规的家具小作坊展开了两次大规模的整治行动。
第一次是从2014年10月至2016年1月,奉贤区成立了头桥地区不规范木器加工经营场所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对无证无照经营、违章建筑、严重环境污染、重大安全隐患等四大类问题家具小作坊企业进行集中整治。
奉城镇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虽然整治行动将3000多家环保违规项目清理掉2/3,但事后“回潮”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是“主要处罚手段是罚款,效果有限”。
21世纪经济报道调查了解到,第一次集中整治期间,主要的政策推动力来源于新《环保法》的实施和上海大规模开展的“五违四必”整治,以处罚为主的整治手段显然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家具小作坊滋生的土壤。
2016年12月中央第二环境保护督察组在上海督察时发现,奉城镇有976个木业加工违法违规项目未纳入清理整治的清单。这成为当地政府启动第二次大规模整治行动的推动力,截至2017年9月1日,上海奉贤区环保局披露,中央第二环保督查组在头桥地区发现的976个存在环境违法违规行为的木业加工项目已经全面完成了整改。
施国飞对这次整改印象极为深刻。他告诉记者,原先用于加工生产的房子基本都拆除了,他店门口正对的新奉公路上原来一排排无证的加工作坊也被推倒,且政府对家具生产喷漆的资质提高了标准,这直接淘汰了一大批头桥当地的家具小作坊企业。
2018年7月底,当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再次到头桥地区实地调查采访时看到,不少此前用于加工生产的场地已经被平整等待评估。
在头桥地区蔡家桥村委的北边,记者看到了多块裸露的土地上被围住,并无任何种植迹象,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这里皆是此前家具小作坊被整治后留下的待用地块。不远处,仅有几个当地较大且实现了生产设备升级达标后的家具生存企业得以留存,还在继续生产。
不过,新一轮的“回潮”现象又开始出现。记者走访看到部分涉及家具软装和三合板材的无证小作坊又开始在头桥地区出现。
但这一轮的“回潮”注定无法长久。
就在7月中旬,上海市发布了《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8-2022)》,提出对郊区根据区域产业分别,重点针对涂装类及印刷类产生的工业废气进行专项执法。
施国飞已经比较坦然。他表示,最重要的房子拆掉了,家具作坊生产最需要的地方没了,所以当前也根本“回不了潮”了。据其透露,原来头桥地区的众多小作坊企业如今已经大量外迁至江苏启东市,而留下来的生产企业都是当地的大厂大户。
让施国飞感到有些欣慰的是,他似乎能够看到头桥家具产业在经历阵痛升级后的未来。
距离施国飞的店不远,在新奉公路和大叶公路交叉口的头桥家具市场门前,前来淘货的车辆仍旧川流不息,而其对面的木料建材市场仍旧生意红火。这些经过近几年层层加码升级整治后尚且保留产业部分,让他清醒地意识到未来的头桥家具产业将会逐渐剥离生产加工环节,重点转向专业的家具批发与建材市场。
而在今年初发布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中,奉城镇将被打造成上海的核心镇之一,未来其靠近上海东站、浦东机场和穿其而过的沪通铁路二期,都将为这一传统产业的未来定位与转型升级发挥得天独厚的优势。
到那时,施国飞的家具店生意可能将会真正迎来二次复苏的未来。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