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群众投诉岂能编造虚假内容应付?
近期,山东省滨州市纪委通报了查处的6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滨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某石料厂在未办理环评等手续的情况下,违规建成投产,造成噪声、粉尘污染,影响周边居民生活,群众多次投诉,相关问题始终未解决,并被《问政山东》栏目曝光。当地生态环境部门先后4次在未经核实或现场检查的情况下,编造“责令停产、采取有关措施”等虚假内容向市长公开电话办公室反馈,相关责任人因履行企业污染防治监管职责不力被问责。
从滨州市纪委通报的情况来看,群众多次投诉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妥善解决的主要原因是相关人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不履行岗位之职,未落实应尽之责。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由来已久。目前来看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要下大力气加以整治。生态环境部近日印发《生态环境部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实施举措》,部署开展相关工作。
疫情发生以来,生态环境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部署要求,印发了《关于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保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建立环评审批和监督执法两个正面清单,服务支持相关行业企业恢复性生产和发展。但我们也看到,仍然有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紧抓疫情防控工作期间,对相关要求贯彻落实不到位,生态环境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所抬头。笔者认为,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理解上有偏差,错误认为履行监管职责和防控疫情矛盾对立,是滋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土壤。疫情防控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有人错误地认为现场监督执法和疫情防控工作相冲突,觉得生态环保工作顾不上情有可原,甚至做不好、做不做也没关系。没能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生态环保工作,没有积极想办法化解疫情之下的监管困境,反而消极地一避了之。
二是思想上松劲,错误认为监管要求放松了,种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隐患。有人误读了当前助力企业复工复产系列支持和帮扶企业的政策措施,甚至认为这是在监管上“放水”。相关工作应付一下得了,甚至欺上瞒下、弄虚作假,埋下生态环境安全隐患。伊春鹿鸣矿业尾矿库泄漏事件告诫我们,疫情增加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敏感度和处理难度,疫情防控期间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的危害更大,生态环保工作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三是行动上偷懒,错误认为非现场监管就是不用监管,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开花结果。因疫情防控需要推行非现场监管,即充分利用无人机巡查、在线监控等科技手段开展非现场检查,但这绝对不是撒手不管。事实上,哪些项目可以简化环评手续,哪些企业可以免除现场检查,哪些违法行为可以从轻处罚,这些都有详细的名录和规定。对偷排偷放、恶意排污、监测数据弄虚作假,以及涉疫情医疗废物、医疗废水,侵害群众健康、群众反映强烈、严重污染环境的环境违法犯罪行为,必须坚决依法查处。总之,该做的事不能推托,推不掉、少不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