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出硬核实招让“气质”越来越好
陕西省西安市近日刚经历完一轮重污染天气过程,从管控效果来看,本着提前管控、加严措施的思路,空气质量形势整体好于周边城市,为打赢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夺取了一个“小胜利”。
提前管控,应急响应措施削峰作用明显
“在这次污染过程中,空气质量指数基本在110上下浮动,控制在轻度污染水平,每天的预测都比较准确,这说明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措施的削峰作用明显。”西安市“一市一策”驻点跟踪工作组专家张宁宁告诉记者,由于科学研判,提前两天在关中城市群率先启动橙色预警,加之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不分昼夜紧盯管控措施落到实处,当周边城市陷入中度、重度污染时,西安市仍坚挺在轻度污染范围。
除了提前管控、加严措施外,不得不说西安市集中供热站“煤改气”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每天削减煤炭约4000吨,减少污染物排放2.24吨。
截至12月16日,今年西安市优良天数242天,同比增加24天。其中,优级天53个,比历史最佳纪录多8天。综合指数5.13,同比改善9.5%;空气质量6项指标“五降一平”,PM2.5浓度同比下降10.9%、PM10浓度同比下降8.5 %、NO2浓度同比下降12.8%、CO浓度同比下降12.5%、臭氧同比下降4.8%、SO2浓度同比持平。
在2019年至2020年秋冬季,西安市PM2.5平均浓度7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1%;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20天,同比减少7天,顺利完成PM2.5浓度同比下降2.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1天的指标任务。在2020年“夏防期”,臭氧污染天数同比减少15天,超额完成同比减少12天的指标任务。
精准施策,压减产能3.1万吨,“散乱污”企业保持动态清零
数据的背后,是西安市坚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重在治本的不懈努力。
今年,西安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市委书记、市长任“双主任”,并坚持每月调度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逐个区域、逐个点位地分析找准问题,下足绣花功夫解决问题。全市上下紧紧围绕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目标,凝心聚力、齐抓共管,扎实推进“扬尘治理突击月”专项行动、夏秋大气污染防治及“冬病夏治”集中攻坚行动、燃煤锅炉清洁化改造,出台“西安排放限值”标准,成立空气质量管控专班等,一系列“硬核实招”狠抓大气污染防治,确保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截至目前,西安市在压减“两高”行业产能和建成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或关闭工作方面,已压减产能3.1万吨,全年产能压减任务全部完成;发现并取缔新增“散乱污”企业38家,保持动态清零。
在提前全面完成2.54万户城乡居民“煤改洁”改造任务的基础上,西安持续巩固“双替代”工作成果,严防散煤复烧。开展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专项督导检查,强化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管控,规范排污许可。
同时,坚持每日对大气污染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昼夜督查,今年以来已检查发现突出大气污染问题3279个,均移交区(县)、开发区及市级相关部门整改到位。
重点攻坚,采暖季削减使用燃煤50多万吨
“冬防期”是污染天气高发时期,也是蓝天保卫战重点攻坚期。为此,西安市再加压力,再鼓干劲,以颗粒物控制为重点,以煤、尘、车、源管控为方向,以重污染天气应对为关键,统筹推进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各项工作。
今年,西安市多家供热企业进行燃煤锅炉改造,用真金白银的利润让渡,切实改善冬季空气质量。截至11月15日,城北供热公司等8家供热企业对备用燃煤锅炉进行了超低排放改造,30台燃煤锅炉改造全部完成。同时,城北供热公司、经发新能源公司等,同步开展燃气锅炉建设并投入使用。通过清洁化改造,这个采暖季西安市可削减使用燃煤50多万吨,减少污染物排放900多吨。
为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西安进一步完善《西安市2020年重污染天气应急减排项目清单》,将3148家工业源、2151家扬尘源、364万辆移动源纳入清单之中,并对6家B级企业、252家C级企业、427家D级企业和254家非引领企业实施绩效分级,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
强化预警预测,每日两次做出72小时空气质量研判分析,每周一次对未来7天空气质量进行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信息。从11月1日起,启动了为期5个月的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工作,按照“强化督查督导管理部门、暗访督查曝光问题、专项督查落实行业监管、区域督查加强属地管理”的模式,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大气污染问题。重污染天气应急期间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对发现不落实应急响应措施的行为,坚决从严从重查处,倒逼企业严格执行限污管控措施,实现削峰降级。
在强化督查的基础上,西安积极发挥智慧环保综合指挥平台作用,综合利用网格化管理、卫星遥感监测、环保烟火监控系统、小型空气站报警等对各类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控,开展空气质量管控专班24小时值守调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置,既节约了人力成本,也大大提高了管控效率。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