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破解厨余垃圾分出率低问题?
2月2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向北京市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垃圾分类工作推动落实不够,前端分类不到位,导致后端处理处置被动。
根据北京市城管委1月的数据,北京市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在20%左右。家庭厨余垃圾分出率低,说明前端分类不到位。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开展垃圾分类的意义已经老幼皆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也已深入人心。但知行合一贵在行,造成前端分类不到位主要原因是“知行不一”,知之者多而行之者少。因此,需要聚焦于行,畅通“知与行”的最后一公里。笔者认为,当前需要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
依法推进,形成长效机制。这是破解前端分类不到位的根本之道。《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后,相关政府职能部门通过加强执法监管,效果明显。如厨余垃圾分出量从条例实施前的每天309吨,增长至现在每天3946吨,增长11.8倍。但是在落实过程中一些地方还存在形式主义的问题,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分类工作遇到了瓶颈。因此,需要堵住盲区,实现执法监管全天候全覆盖,避免看得见的管不了、管得了看不见。通过严格执法和舆论监督,促使公民履行义务,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这是破解前端分类不到位的有效途径。面对垃圾分类难题,各地拿出很多应对措施,但真正落地见效、被老百姓接受的才是好办法。要沉下心来,脚踏实地走进社区,听民声、知民情、汇民智,了解难点堵点在哪里,如何破解。比如,用好党员社区报到发挥引领作用、建立“红黑榜”“曝光台”、发放流动红旗和通过家庭门牌号码或印刷条型码进行追踪指导、监督等。只有制定出来的措施接地气,符合国情民情,推行起来才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