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地方应积极作为
《排污许可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于今年3月1日正式实施,将有力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环境治理向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迈进。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和调研发现,关于排污许可制度,地方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还有些问题需理清,有些工作亟待推进。
当前地方实施排污许可制度存在的问题
通过梳理,笔者发现地方在实施排污许可制度的过程中,存在4类问题。
一是地方法规需要进一步与上位法衔接。在《条例》发布前,为更好开展排污许可工作,部分省市先于国家出台了相关地方性法规及地方政府规章,对排污许可证管理、申请审核等作出明确要求,部分内容与《条例》衔接不紧密,存在较大差异。比如,早在2014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就通过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污染物排放管理条例》。此后分别于2018年和2019年依据《排污许可管理办法(暂行)》进行修正,其中涉及排污许可证核发权限、流程、有效期等内容与《条例》规定不一致,对排污许可证核发及管理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
二是证后监管需要进一步加强。尽管《条例》《控制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实施方案》《排污许可管理办法(试行)》等对加强排污许可证的监督管理提出了相关要求,但还需进一步明确细化相关执行细则,为执法人员开展按证排污现场检查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执法监管指南,确保其掌握执法监管重点和执法频次要求,明晰执法监管边界。
三是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填报水平有待提高。排污许可证申请表填报内容较多,对专业知识水平要求较高、政策性强。2020年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工作时间紧、核发任务重,部分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填报申请材料,大部分企业自行填报,一些企业由于技术力量薄弱,填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已发证及已登记企业存在填报内容不完整、不规范、不真实等问题。第三方填报机构鱼龙混杂,难以按照要求开展填报工作,填报质量难以保障,影响后续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别是给有效执法监管和处罚带来较大难度。
四是排污单位证后管理需进一步加强。部分持证企业对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高,重申领轻落实,依证排污和落实许可证管理规定执行不到位,存在部分被要求改正和限期整改的持证企业未按期完成整改,环境管理台账记录不规范、不完整,执行报告提交频次不够、内容不完整、提交不及时等问题。
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的建议
为更好实施《条例》,建议地方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
一是及时修订地方性法规及政府规章。根据地方环境管理特点细化管理要求,明确管理权限,对排污许可申报要求、排污许可证有效期及证后管理要求等内容,尽快进行修正,进一步与《条例》有效衔接,不断完善夯实排污许可制作为固定污染源管理核心制度的保障。
二是建立排污许可证后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制定实施排污许可执法规范或指南,明确执法流程、执法内容、执法重点及检查方法等关键性内容,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后管理专项检查,重点针对未持证排污、执行报告提交情况开展专项执法。提升证后监管信息化水平,以排污许可信息共享平台为依托,应用移动执法系统建立固定污染源信息化监管模式,提升证后监管能力。进一步做好排污许可证核发登记的统计分析、数据应用工作,充分发挥排污许可制管理效能,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强化相关制度与排污许可制度的衔接。进一步强化排污许可与环评、总量控制、自行监测、排污权交易及碳减排等制度的衔接。明确环境影响评价与排污许可在管理要求、管理内容和管理程序方面的衔接,建立统一的技术规范体系,实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与排污许可证申报核发在编制格式、数据核算等方面全面衔接,推进环境影响评价申报数据与许可证填报数据的共享与衔接,提升管理效能。推动排污许可证与碳减排在制度、管理要求及许可排放量等多方面衔接,利用完善的排污许可数据平台对碳减排进行动态管理。
四是组织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核查工作。围绕提高排污许可证质量总体目标,全面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质量复核;督促排污单位全部按期提交执行报告,多次督促仍不提交的一律严厉处罚;加强对限期整改排污单位的监督管理,对于整改进度缓慢或滞后的排污单位加强帮扶指导,对未按期完成整改的企业不予核发排污许可证,并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责令停产。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针对暴露出来的问题,积极整改到位,巩固排污许可全覆盖成果。
五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重点做好企业普法。针对重点和简化发证企业,通过开展专题培训等方式,做好《条例》的解读,切实增强企业的守法意识。增强社会公众对排污许可制的认识,不断强化社会监督在排污许可制度落实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加大曝光力度,梳理、曝光一批无证排污、不按证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形成严管重罚的强大震慑,使“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的法律要求深入人心,为推动排污许可制落实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