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樊纲:解码“十四五” 在碳达峰碳中和上深圳要把握先机

更新时间:2021-04-06 10:34 来源:圳论 作者: 赵鑫 阅读:1786 网友评论0

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十四五”规划纲要)全文正式发布,擘画了我国奋进新征程的宏伟蓝图。在这张蓝图之下,科技创新如何推进?新型举国体制怎样发挥作用?深圳如何抓住“十四五”规划的重要机遇?带着这些问题,深圳特区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樊纲。

作者:樊纲,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

★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大特点,也是关键的制度优势所在,在新发展阶段,要迅速实现“补短板”,新型举国体制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碎片化地搞科技创新项目,弄不好就会产生“科技烂尾楼”,所以,举国体制是在国家层面有一个统筹安排,各地政府应该把眼光放在通过改革创造激励创新的体制环境上,而不是对具体项目的攻关。

★不要盲目鼓励企业转产,当务之急应该是推动其升级换代,利用新技术来改造原有的产业面貌。目前,我国数字技术蓬勃发展,5G、云技术等世界领先,这为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将其运用在产业中是目前亟须回答的问题。

★真正需要政府长期支持的是那些“隐形产业”。它们不显山不露水,产品大多属于中间产品和原材料,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有的关系国计民生。对于这些产业,政府反倒应该添一把火,规划长期的资金安排。

★不论是碳捕捉技术还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深圳都有走在前面的机会。深圳极具创新精神,科技实力雄厚,目前虽然相关市场庞大,但新能源开发利用,尤其是碳捕捉技术还不够成熟,如果深圳能够率先取得突破,抓住这一机遇,将有利于在碳达峰、碳中和上走好第一步,下好先手棋。

★城市群的发展,不只是住房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的问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想要建成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就要向周边城市有所辐射。同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基础设施,把城市相互连接起来,实现城市群的互通互补、协调发展,共享城市资源。

谁占了科技先机,谁就能发展强大

“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樊纲看来,科技创新是“十四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今后一定是谁占了科技的先机,谁就能够发展、能够强大”。

未来应该如何推进科技创新?政府应该发挥什么作用?樊纲特别谈到新型举国体制。他认为,新型举国体制是我国科技创新的一大特点,也是关键的制度优势所在,“在新发展阶段,要迅速实现‘补短板’,新型举国体制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

新型举国体制可以从它的两个特点来理解。一是新型举国体制是对已存在技术的创新和追赶,政府的作用主要是“模仿性攻关”。而对于“无人区”的创新活动,不适宜由政府组织,政府应该在体制改革上重点发力,创造激励创新的体制环境,包括保护知识产权和提供“普惠式”的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

二是新型举国体制能够集中全国稀缺资源,在短期内进行攻关。“哪怕是先进国家,在最新的领域里面,资源仍然是很稀缺的,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国家的力量,把全国的稀缺资源整合到一起,攻关完成一些事情。”

但举国体制不是举地方体制,他提醒说,“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可能都设计了科技创新的项目,都希望在核心领域关键环节上取得突破,为国家作贡献”,但各级政府都去攻关某一个或某几个项目,“相当于把稀缺资源再一次分散化、碎片化了,这样反倒难以形成举国体制优势”。

他认为,“碎片化地搞科技创新项目,弄不好就会产生‘科技烂尾楼’”,“所以,举国体制是在国家层面有一个统筹安排”,各地政府应该把眼光放在通过改革创造激励创新的体制环境上,而不是对具体项目的攻关。

樊纲建议,一是要大力发展民营企业,保护产权,保障企业家能够获得创新产生的高额利润,建立能够使创新失败的企业有序退出的容错机制,真正让民营企业敢于“放手去干”。二是要用好创新基金的机制,吸引市场资金进入。多采取“政府基金跟投”的方式,“让私人资本的基金去评估项目,发现价值。政府给予支持,‘跟投’去分担一些风险,支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对于长期才能见效的创新项目,政府要扮演好长期的投资者角色。三是要调动科技人员的创造力,让科学家能够“海阔天空”“无中生有”。

2020年11月11日,第22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图为国家知识产权局创新发展成果展。

着力把“隐形产业”培养成“隐形冠军”

“没有什么所谓的夕阳产业”,“大多数情况下,只有做不好的企业,而没有不好的产业”,谈及产业发展,樊纲如是说。

关于制造业,“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增强制造业竞争优势,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樊纲认为,中国的制造业仍然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不意味着要“转产”,关键在于升级,也就是运用新技术,提升产业的生产力。

对于人们认为的所谓低端制造业,樊纲认为依然有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不能“一转了之”。“许多企业过去在各自的产业领域积累了核心竞争力,转产意味着进入到陌生领域,其核心竞争力将无法继续保持。”同时,集中转产到某几个热门产业,企业扎堆也容易导致产能过剩。他建议,不要盲目鼓励企业转产,当务之急应该是推动其升级换代,利用新技术来改造原有的产业面貌。目前,我国数字技术蓬勃发展,5G、云技术等世界领先,这为产业升级换代提供了新的契机,如何将其运用在产业中是目前亟须回答的问题。

对于新兴产业,樊纲认为,一些新兴产业形成了所谓的“风口产业”,它们与大众消费息息相关,有很大的增值空间,在短期内可以获得高额回报。对于这些“风口产业”,不需要政府过多介入,市场会有一双看不见的手,相应的资源供给十分充足。

而真正需要政府长期支持的是那些“隐形产业”。“它们不显山不露水,产品大多属于中间产品和原材料”,处于产业链关键位置,有的关系国计民生。

“它们不一定能够被列入什么热门产业清单当中”,“但是某些产品的生产,离了它们就不行。”对于这些产业,政府反倒应该添一把火,规划长期的资金安排,“资金安排不是说政府直接给资金,而是通过银行、基金等,帮助其承担一些风险”,着力把“隐形产业”培养成“隐形冠军”。

“‘隐形冠军’竞争实力强,技术先进、成熟、在世界上占据领先地位,利润空间大且可持续。”从这个意义上讲,政府应该更重视对“隐形产业”的支持,它们可能比较小众、不为人知,距离消费端较远,但长远来看,潜力十足。

对于产业内部结构的调整,樊纲认为,及时进行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是产业良性发展的必由之路。在一个产业内部,企业不可能永远地生存下去,在市场经济规律的支配下,总会优胜劣汰,对于在倒闭边缘的企业,政府此时不应该再继续给予补贴维持其生存,而是应该顺应市场规律,鼓励企业进行兼并重组。

在新能源和碳捕捉技术领域作出一些贡献

今年全国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

具体而言,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物造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樊纲表示,尽快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能够显著减少未来我国因碳排放而导致的GDP损失。目前我国的碳排放强度一直在下降,新能源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全球领先。但是也有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的碳排放量为112亿吨,接近全球的1/3。“如果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从‘十四五’开始,我们对这件事就要更加重视,采取更多的行动。”

如何实现?从碳中和的方法看,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植树造林。二是发展碳捕捉技术,即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目前这一技术还存在不少难点,但被寄予厚望。从根本上讲,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还是要靠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一方面,由于我国全部碳排放量的近八成是由煤炭能源消耗造成的,所以要减少煤炭能源的使用,不再新批煤电项目;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能源,促进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不论是碳捕捉技术还是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樊纲认为,深圳都有走在前面的机会。深圳极具创新精神,科技实力雄厚,目前虽然相关市场庞大,但新能源开发利用,尤其是碳捕捉技术还不够成熟,如果深圳能够率先取得突破,抓住这一机遇,将有利于在碳达峰、碳中和上走好第一步,下好先手棋。

他还提到,碳达峰、碳中和已经受到资本市场的关注。能源项目一般投资较大,新建、停建的影响有可能会波及到金融领域,由此导致的金融风险不能忽视。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调动资金等各种资源加以支持,更重要的是防范金融风险。“碳达峰、碳中和是‘十四五’期间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既有挑战,更有机遇,重要的是如何通过创新突破技术难点。相关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需要发扬创新精神,在新能源和碳捕捉技术领域争取作出一些贡献。

城市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城市群的发展是“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樊纲认为,城市群是目前城市化的基本逻辑,意味着城市化进入了新的阶段。

樊纲表示,在这一阶段,“城市化不仅仅是农民进城的问题,还包含着小城市的人向大城市迁移的问题”。如何满足这部分迁移性需求?他认为,对于大城市而言,首先要想办法增加住房供给,通过供求关系的调整来平抑房价,如果大城市住房供给紧张,周边的中小城市可以作为补充,这也是选择城市群逻辑推进城市化的一大意义所在。

但需要注意的是,城市群的发展,不只是住房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公共服务均等化、一体化的问题。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想要建成大城市群,中心城市的教育、医疗等资源就要向周边城市有所辐射。同时,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建设基础设施,把城市相互连接起来,实现城市群的互通互补、协调发展,共享城市资源。

展望未来,樊纲认为,人口今后会进一步向东南沿海聚集,人口迁移将成为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部分内容整理自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联合举办的“知行学堂”讲座内容)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樊纲:解码“十四五” 在碳达峰碳中和上深圳要把握先…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