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紧补上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谷腾环保网讯】5月27日,生态环境部对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发现的7个典型案例进行集中公开通报。
通报指出,上海市一些地方污水收集处理设施仍有不足;浙江省一些市县环境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污水收集处理不到位;江西省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问题突出;湖北省部分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突出,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不力;湖南省部分城市水环境基础设施问题突出,污水直排现象大量存在;重庆市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一些地方仍然存在污水溢流问题;云南省昆明丽江等城市生活污水长期直排,黑臭水体整治不力。
通报指出的共性问题,是城市基础设施存在短板,欠账多,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不力。所涉地方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如果不能及时补上环境基础设施短板,将会对“母亲河”——长江造成污染。
笔者认为,存在上述问题,主要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对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和管护工作重视不够,对推进污水收集处理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系统解决污水溢流直排问题的决心不够,措施不扎实,水污染防治工作存在薄弱环节。上述问题也并非本次督察期间才有。第三轮第一批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就公开通报了第三批福建龙岩、海南海口江东新区等5个典型案例,也是聚焦在环境基础设施,特别是水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短板弱项。
环境基础设施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增进民生福祉的基础保障,是完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支撑。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做好问题整改,完善环境基础设施意义重大。各地务必加强问题整改,抓紧补上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俗话说,老大难,老大难,老大亲自抓就不难。此次被通报地方主要领导应高度重视督察发现的问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深入一线,正视问题,抓好问题整改。对督察通报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要立即整改;整改需时较长的,要制定路线图和时间表进行整改,抓紧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严肃查处督察问题整改过程中的不作为、慢作为,不担当、不碰硬,甚至敷衍应对、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被通报地方不仅要对通报的问题进行全面整改,而且要举一反三,抓紧组织人员对城市建成区的环境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坚持问题导向、紧盯薄弱环节,确保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城市新区建设要按照地下污水管网建设规划,配套建设足够的污水管网,防止以后重建或补建,造成更大的浪费。在今后工作中科学规划并完善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充分考虑城市现状以及今后的发展需求。
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提升行动(2023—2025年)》,已经明确了工作目标和重点任务。各地要按照文件要求,加快建设城中村、老旧城区、城乡结合部、县城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填补污水收集管网空白区。开展老旧破损污水管网、雨污合流制管网诊断修复更新,循序推进管网改造,提升污水收集效能。因地制宜稳步推进雨污分流改造,统筹推进污水处理、黑臭水体整治和内涝治理。
完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环境基础设施正常运行,可以为改善环境质量发挥重要作用,为经济发展释放更多环境容量,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各级政府要以更大力度促进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促进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