亟须建立完善的工业园区有害气体现场监测技术系统
【谷腾环保网讯】“目前我们亟须建立数据准确、响应及时、覆盖全面的工业园区有害气体现场监测技术系统。”6月18日,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建国在第十五次生态环境监测学术交流会上这样表示。
随着工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我国已形成各类工业园区7000余家,其中化工园区总数超过1000家。刘建国介绍,工业园区内排放的污染物对周边敏感区域影响大,污染物种类多,特征污染物因园而异,污染突发事故时有发生,对应急能力要求高。
“整体来看,工业园区有害气体种类繁多、无组织排放占比高,突发环境事故风险大,园区有害气体的潜在环境风险,对工业园区的环境监测和有效管理提出了迫切需求。”刘建国说。
然而,工业园区有害气体监测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传统现场采样、离线分析方法,不能连续监测园区污染物排放;固定(点)污染源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无法全方位监测无组织(面源)污染排放;固定设备监测无法全过程监测园区排放强度,以及环境风险影响;国产监测仪器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亟须提高,工业园区须尽快形成国家环境监测能力。
刘建国认为,光学监测技术具有波段宽、灵敏度高、反应快等特点,可以实现快速、多组分非接触式遥测,其检测精度接近质谱色谱技术,是未来有害气体监测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利用自主的设备监测我国复杂的工业园区的排放情况,需要从仪器、方法、原理、创新和应用、标准制定方面提出有别于发达国家的解决方案。刘建国表示,应围绕污染来源识别、总量监控和应急监管的需求,从建立高温光谱数据库和分析模型着手,解决高气溶胶背景下大气卫星痕量气体成分卫星反演技术,通过应用示范形成产业化的系列技术产品,建立工业园区的技术监测体系。
刘建国介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围绕相关工作开展持续创新探索,其中包括:创建了高温光谱数据库和园区排放通量解析算法,实现恶劣环境条件下工业园区有害气体高精度观测;突破了激光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工业现场恶劣环境应用技术,研发系列设备并实现产业化,建立相关设备行业标准;完成国家重大活动园区排放减排,以及园区预警体系建设示范,形成工业园区有害气体现场监测技术系统解决方案。
“我们希望通过科研院所和行业部门的紧密结合,将相关技术标准化、规范化,最后形成针对工业园区有害气体现场监测的系统解决方案。”刘建国表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