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整治造假行为,维护检验检测市场秩序
【谷腾环保网讯】未实施采样、凭空编造虚假监测数据,修改实验室分析数据、使用虚假谱图,通过使用“作弊器”、替代检测等方式帮助不合格车辆过检……虽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但类似的第三方检测机构造假问题还是在各地频繁出现,不但扰乱了市场秩序,也影响了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
此类问题并非仅限于生态环境领域,在食品、特种设备、交通、建筑等领域同样存在。日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生态环境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五部门联合印发《检验检测领域综合治理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各地各部门要在前期已开展整治工作的基础上,结合职责分工,开展为期5个月的专项整治“回头看”,全面提升检验检测供给水平和服务成效。
检测数据是否客观、真实、准确,事关科学决策、市场公平和政府公信力。对于弄虚作假,生态环境部和各级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始终坚持零容忍的态度。虽然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今年刚结束的第三轮第二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中,督察组在多地发现第三方检测机构造假问题。去年年底,湖南省生态环境厅、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对湖南省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开展 “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抽查,随机抽取的30家生态环境监测机构全部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其中18家机构存在涉嫌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等严重违法违规问题。类似情况在其他省市也多次出现。
第三方检测机构弄虚作假的原因复杂,而严惩弄虚作假不能只靠某一个部门的努力,需要凝聚合力。此前,生态环境部联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部署深入开展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相关工作,通过查处一批重大案件、惩处一批违法犯罪分子、曝光一批典型案例,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切实推动了专项整治工作走深走实。
此次出台的《行动方案》再次强调,要严惩弄虚作假,深化重点领域违法违规整治。这就要求,在之前工作的基础上,还需要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建立检验检测行业治理协调机制,完善部门间的线索通报、风险交流、联合执法等工作机制。为破解“九龙治水”的问题,需要明确管理工作边界,科学界定事权,进一步厘清主体责任和监管责任,明确职责分工。
《行动方案》还明确,发现现场监测设备质量不合格、预置接口以便篡改数据等情况,要对相关监测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延伸检查。这一规定有助于相关部门抓住监管中的“死角”“漏洞”,形成监管闭环。
同时,还要强化诚信体系建设,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抵制恶意低价竞争。一些第三方检测机构为了拉拢客户、获得利润,使用了五花八门的造假手段,一旦发生违法行为被查处,就换个“马甲”继续经营,这已经严重损害了检测市场的公信力。企业逐利无可厚非,但必须有底线,唯有此,才能实现持续发展。
此外,检验检测机构还要完善内部质量控制措施,确保采样、检测等程序合规,检测数据真实准确,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维护保养符合要求。还可以探索建立“吹哨人”、内部举报人等制度,鼓励同业监督,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检测市场环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