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固废处置 > 解决方案 > 正文

浙江省废旧金属再生利用的经验、问题及对策

更新时间:2009-09-26 11:32 来源:中国环保产业 作者: 阅读:1418 网友评论0

我国的资源再生情况不容乐观。据预测,我国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旧有色金属、200万吨废纸、100万吨废塑料、400万吨废化纤以及700万吨废玻璃、废旧电子产品等大量废弃物随垃圾丢弃而没有被回收利用。

再生金属行业是资源再生产业中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之一。根据统计,2006年我国再生有色金属的产量达到 453万吨,比2005年增长21%。其中再生铜168万吨、再生铝235万吨、再生铅39万吨、再生锌11万吨,与2005年相比,分别增长18%、21%、39%和29%。据测算,与生产同样数量的矿产有色金属相比,可节煤2209.6万吨,节水17.9亿吨,少排放固体废弃物9.9亿吨,少排放二氧化硫44.8万吨,体现出明显的环保优势。

1  典型模式

浙江省在废旧金属资源再生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文选择了几个企业作为典型进行了调查和剖析,并以此总结经验、找出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1.1 台州市固废金属拆解回收与再生利用生态园区台州市固废金属拆解回收与再生利用产业基地,是浙江省和台州市的重点特色工业园区,也是省级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园区。园区中集聚固废拆解企业40家。 2004年度,基地共拆解各类固废150多万吨,实现产值 50亿元,占整个峰江街道总产值的70%以上。其主要做法是:

(1)所有废旧电器必须在标准厂房堆放、加工、利用,严防被雨水冲淋;

(2)配备隔油处理装置和环保型焚烧炉,对确实难以用粉碎机处理的,一律采用燃油二次焚烧炉焚烧处理,杜绝露天焚烧;

(3)对废旧物拆解后的下脚料等不可用垃圾,采取集中堆放、集中清运、集中填埋;

(4)要求产业的绿化率达到30%。

基地建成以来,许多企业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当地资源、技术、资金等优势,同时积极引进园区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开展再生资源深度加工,及时将废旧资源转化为科技产品,拉长产业链,积极构建集拆解、加工、制造于一体的全新产业结构模式。

废旧金属的拆解主要是一个物理的加工过程,实际产生的污染较少,主要是电机中含有的油污和焚烧处理时产生的尾气及少量废弃物。基地中的典型台州齐合天地金属有限公司的“三废”全部达标排放,废物焚烧处理使用的是目前国内最好的热解炉。该公司的主要做法是:

(1)深加工

未改进前铝合金锭的主要生产模式是“批次生产”,其缺点是:1)生产速度慢。因所有投入的原料均为常温25℃~30℃,投入反射炉中加热熔解到660℃~ 670℃,当大量原料同时加入时,将使炉内铝水温度产生过大的温度梯度从而使整个熔解过程产生“停滞”现象,明显影响加热炉的熔解速度;2)废气温度过高。反射炉的燃烧废气一般均经袋式集尘器过滤处理后直排大气,废气温度依反射炉操作阶段而变化,为150℃~ 220℃(此为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后的排放温度,如未采取适当降温措施,则可能的排放温度为250℃~350℃); 3)废热未回收利用,浪费能源,成本高。

改进后制造一般铝合金锭和特殊铝合金锭,都经由上、下两个熔解炉。上熔解炉配制冶炼完成后,下炉精炼调整成分到完全满足客户的需求,另有旋转炉用于回收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过旋转炉后的产品即为直接原料。将反射炉的排放废气收集后,用管线导入原料运行路线中,使原料与热废气进行热交换,以降低废气的排放温度并提升原料的投入温度,以加快熔解速度。进料改用连续进料,不仅缩小了温度梯度,还减少了炉门开启次数约20次。采用“浸润熔解法”,有效地提高了原料的熔解回收率,降低了熔解损耗。

(2)废水零排放

原料经水洗后通过沉降水池让附着于原料表面的粉尘沉淀后,将清净水抽到冷却铝锭浇铸模具的水池,此部分用水大部分蒸发,将剩余水抽到冷却水池降温。同时,原料水洗区的回收水将冷却水降温并适当补充其蒸发量。  

1.2 宁波金田铜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该公司以废杂铜作为主要原料进行铜冶炼和加工,是全国生产品种最齐全和生产能力最大的铜冶炼、加工企业之一,铜加工数量已连续6年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入选中国500强企业。公司创建于1986年,总资产达40亿元,占地面积73万m2 ,2005年铜加工产量为36万余吨。该公司坚持以废杂铜作为主要原料生产优质铜材,为国家节约了大量铜矿资源。2005年,公司共利用各种废杂铜35万吨,如果按照金属量统计,利用总量已经达到国内废杂铜年进口量的15%左右,这样一年就节约了相当于145万吨的铜精矿。2006年,公司利用各类再生铜约40万吨,进一步提升了国内再生铜行业的规模与发展水平。公司在再生铜利用中,直接利用比例较高,占总利用量的60%,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废杂铜直接利用具有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回收率高、能耗小、成本低、污染轻等优点。

该公司利用的废铜主要以进口为主,但近年来有所下降。铜的使用年限一般在15年左右,而我国大量使用铜是在20世纪90年代,未来几年,国内将会产生大批废铜,所以该公司的原料收购正在向国内废铜转移。

该公司的再生铜利用数量大、品种全、技术先进,是全国再生铜使用量最大的企业。公司拥有处理各种废杂铜的设备、技术与工艺,能够处理和加工从一号、二号紫杂铜、黄杂铜到低品位铜废料的几乎所有废杂铜品种。同时,该公司在再生铜利用方面经验丰富,形成了很多具有特色的、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部分独有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其自主开发的“大吨位电炉熔炼—潜液转流—多流多头水平连铸铜棒”生产技术已获国家专利,并被评为2005年铜加工行业的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该公司在发展资源再生产业、致力环境保护方面也是成效显著:

(1)废水循环利用,达到零排放;

(2)采用袋式除尘使2005年烟尘排放量比2003年减少70%左右,实现了无烟囱工厂;

(3)大幅度降低能耗,采用电机变频节能技术、连铸连轧技术、改进电解液热交换器等,大大降低了能耗。

2003年至2005年,该公司工业总产值从26.88亿元增加到102.56亿元,但总综合能耗却从48078吨标准煤降至30305吨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从0.1789吨标准煤降至0.0295吨标准煤,能源费用占生产成本的比率从 2.46%降至1.06%,万元产值电耗从0.0403万千瓦时降至0.0185万千瓦时,所创利税从0.29万元/吨标准煤上升到1.81万元/吨标准煤。由于在节能、环保方面的出色成绩,该公司被评为浙江省节能先进企业及“一级花园式单位”。

1.3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海亮股份”)是我国最大的铜管、棒研发、生产和供应基地之一。公司主要以废铜为原料,进行铜冶炼和加工。海亮股份拥有我国铜加工制造业领先的生产检测设备,并从美国、意大利、德国、日本、韩国和瑞士等国家引进了一批铜加工制造业的先进技术及生产、检测设备。国内黄铜棒年产量为35万~40万吨,该公司年产量为5万吨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2.5%;国内黄铜年产量为10万~15万吨,该公司年产2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3%。

“海亮”牌铜管、铜棒2001年被认定为浙江省重点培育的100个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之一;2002年被评为“浙江名牌”产品;“海亮”牌铜加工材料先后被评为全国建材行业“十佳绿色品牌”、“浙江省质量信得过产品”;“海亮”牌无缝铜水管和铜气管、内螺纹铜管和空调与制冷用无缝铜管三个产品获得2003年度中国有色金属产品实物质量认定“金杯奖”;内螺纹铜管获得2005年“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该公司在金属再生利用及节能降耗方面的主要做法有:

(1)原材料的循环利用。海亮集团的主产品是铜加工系列产品,主要的原材料是电解铜(再生铜)。公司在原材料的利用上合理布局,各生产链条环环相扣,使资源得到最有效利用。其生产产品按紫铜盘管、紫铜直管、紫铜棒、黄铜合金管、黄铜合金棒序列排列,在生产过程中,上一级产品产生的废料和收购来的废旧金属适当配比后重新加工,成为下一级产品生产的原料,原料利用率达100%,废物零排放。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大大降低了环境成本,有效保护了环境。据有关部门调查研究发现,每利用1万吨再生铜,意味着可少排放尾矿 120万~150万吨,少排放冶炼废渣4万~6万吨,少排放硫3600吨,节煤5.9万吨,节约投资1亿多元,降低生产成本600多万元。海亮集团每年利用再生铜4万多吨,企业直接经济效益达3510万元/年,而社会环境效益更无可估量。

(2)节约使用能源。海亮集团年用电量约1亿 kW·h,公司充分利用谷电,使谷电消耗占其总用电量的55%以上,年节约电费200万元。2004年,公司投资180万元对竖炉生产线和生产工艺进行技术改造,改用液化气加热替代部分电加热,每年可减少用电量200万 kW·h。同年,公司还投资50万元对36台熔炼电炉进行节能改造,通过采用先进的保温材料、调整生产工艺、安装节电器等措施,每年节电达147万kW·h,产量提高15%,直接经济效益达200万元。

(3)实行内部收费,约束子公司的耗能等行为。

以各子公司的目标指标为考核标准,对生产产生的废物及能耗,实行排污和能源超额部分额外收费。该措施使各类铜渣和更换油品回用率达100%。

(4)公司在抓好大的技改项目的同时,也特别重视一些小改革项目,如大力推广风机、水泵变频技术的应用,厂房照明全部采用高效节能灯等,每年节电达10万kW·h。石油类产品在公司的生产过程中使用十分广泛。为了提高液压油的使用寿命和原料的循环使用率,公司投资10万元购置了加热型过滤机,对使用后的液压油进行综合处理,使液压油的使用寿命由原来的24个月提高到36个月,到期油品再做拉伸用的润滑油使用,每年可减少用油近100吨。煤气站在块白煤的使用上,通过废渣回用、提高气化产率等措施,达到了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水,经降温、除油、去渣后重新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新水的补充量。

(5)大力开发推广绿色产品,充分利用铜产品的杀菌消毒功效,倡导消费者树立环保洁净的消费理念,取得效益环保的双赢。

目前,该公司正在考虑利用本厂的水处理设施,对外单位的废液进行处理,利益共享,责任共担,使循环经济的效益外溢。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家对资源再生产业的支持在某些方面尚未落到实处。如某铜业公司得到了政府的许多支持,享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政府的支持和优惠政策不是该公司凭资源再生产业方面所得,而是依靠其它方面的实力所得到的。政府对资源再生产业的鼓励和支持并没有落到实处,这使企业在发展资源再生产业方面的积极性受到了影响。

(2)省外企业废旧金属的不正当途径进口,使当地企业货源受限。如广东一些企业在进口废旧金属时,通过不正当的途径逃税(如走私),造成浙江省企业在货源上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种行为若不能有效禁止,浙江省企业的生产成本将会大大增加,利润将下降,有的企业甚至可能亏损。

(3)废旧物资收购发票限额,影响了企业对废旧物资的回收,给公司的原料来源带来了很大影响。

(4)国家对废铜直接利用的支持力度不够。据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介绍,我国国内黄铜使用量占铜的 20%~30%,其中90%的黄铜可直接由废铜加工所得,目前国内能直接利用的废铜来源充足。废铜的直接利用省略了冶炼工序,可大大降低污染和能源的消耗。但国家对废铜直接利用的鼓励政策不明确,没有很好地支持。原因是有关部门认为废铜直接利用的小企业较多,规模小,环保设施不规范,比较难控制;而国内冶炼企业较少,且规模大,环保规范,容易控制。所以国家在回收废铜直接利用的税收等政策方面并没有优惠。如果进口直接利用废铜,加上关税和国内17%的税收,价格就超过了电解铜。所以目前国内铜加工企业的大部分的原料还是通过冶炼所得的电解铜。

(5)区域性政策差别造成成本增加。目前国内各地对资源再生产业的优惠政策不一,如江西省对资源再生产业的优惠政策远远大于浙江省。近几年来,仅江西鹰潭市就兴建了20多家铜加工企业,而这些企业大部分是浙江商人投资兴建的,因为江西省的土地税收政策比浙江省优惠。浙江省是铜消费大省,消费量占全国的35%~40%,而目前浙江铜加工产量远不能满足浙江本省的消费需求,还需外省企业来供给。在这样的情况下,浙江省有些投资者由于政策的区域性差别而转到外省投资办厂,生产的产品再销往浙江,造成了浙江省的生产成本的提高。

3  建议和对策

(1)完善资源再生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环保规范的大型企业给予优惠措施。有关部门对一些质量和环保确实较好的大型企业,应给予更多的支持,如在这些大型企业设废铜直接利用试点单位,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加强支持。如果确实可行,再在其它企业进行推广,这对资源能源的充分利用和社会效益的提高都会有很大的作用。

(2)控制高污染小企业的生产,坚决打击走私活动,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3)改革废旧物资收购发票限额,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对一些正规、环保措施到位、资源再生工作做得好的大中型企业,应给予一些额度较高的发票。

(4)重视宣传教育,使资源再生成为全民的共识。实施再生资源不仅需要政府的倡导和企业的自律,更需要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浙江省废旧金属再生利用的经验、问题及对策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