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减量的生物方法
1)微型动物对污泥减量的原理
微型动物的概念是一个模糊的界定。在水处理领域,习惯把原生动物和一些体型较小的后生动物(如轮虫、线虫、大型无脊椎动物如环节纲的蚯蚓和软体动物等) 称之为微型动物。严格地说,微型动物不是生物分类学上的概念而是一种俗称。
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进行减量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利用微型动物在食物链中的捕食作用。从生态学角度,当系统中食物链越长,能量损失越多, 可用于合成生物体的能量就越少,最终形成的总的生物量也就越少。因此,延长食物链或强化食物链中的微型动物的捕食作用均能达到减少剩余污泥产生量的目的。生物膜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相比,一个重要特点是在生物膜中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的微型动物容易繁殖,甚至出现苍蝇一类的昆虫,使得食物链变长变复杂。生物膜处理系统内产生的污泥量一般要比活性污泥法低1/ 4 。
二是直接利用微型动物对污泥的摄食和消化, 在减少污泥的容量的同时增加污泥的可溶性。原生动物中的附着型的种类如缘毛类纤毛虫,以及后生动物中的附着型的轮虫均有较强的摄食悬浮性固体的能力。而苍蝇一类的昆虫的幼虫和一些软体动物更能够直接吞食较大的絮状活性污泥或生物膜。
三是利用微型动物来增强细菌的活性或增加有活性的细菌的数量,从而增强细菌的自身氧化和代谢能力。微型动物和细菌之间的关系,除了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外,还有互利的关系。在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微型动物和细菌可以共存。细菌对微型动物捕食可以形成菌胶团进行抵御,同时,细菌的分泌物能刺激原生动物的生长,反过来原生动物活动产生溶解性有机物质可被细菌再利用,促进细菌的生长。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