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沟工艺简介
氧化沟(oxidation ditch)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Continuous loop reactor),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氧化沟工艺在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尤其在我国,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以中小型规模为主,各类氧化沟工艺得到普遍应用,其中奥贝尔氧化沟应用较广,DE及T型多沟交替式在中高浓度污水处理厂应用较多,而卡鲁塞尔氧化沟以外贷项目为主。
氧化沟是由荷兰卫生工程研究所在上世纪50年代研制开发的废水生物处理技术,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改型,属延时曝气的一种特殊形式。其基本特征特征是曝气池呈封闭、环状跑道式,池体狭长,池深较浅,在沟槽中设有表面曝气装置。废水和活性污泥以及各种微生物混合在沟渠中作不停地循环流动,完成对废水的硝化与反硝化处理。生物氧化沟兼有完全混合式、推流式和氧化塘的特点。在技术上具有净化程度高、耐冲击、运行稳定可靠、操作简单、运行管理方便、维修简单、投资少、能耗低等特点。氧化沟在空间上形成了好氧区、缺氧区和厌氧区,具有良好的脱氮功能。
最早的氧化沟为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帕斯韦尔(Pasveer)氧化沟,在沟道转弯处采用竖轴表面曝气器,在一侧沟道上设有横轴转刷曝气器,取得曝气与搅拌两个作用,二沉池与之分建;1960年,一种结构更为紧凑的奥贝尔(Orbal)氧化沟在南非被开发和使用,后被Envirex收购,成为美国US Filter公司的一项专利;20世纪60年代荷兰DHV公司开发了使用广泛的Carrousel氧化沟,除了能获得较高的BOD5去除效率,同时还能达到部分脱氮除磷的目的;80年代初,美国开发了将二次沉淀池设置在氧化沟中的合建式氧化沟——BMTS型,并发展成现在所说的一体化氧化沟;此外,还有目前常用的多沟交替式氧化沟(双沟DE、三沟T型)等等,形成了颇为庞大的氧化沟家族。
不论哪种氧化沟,一般来说都具有以下特征:
① 池体狭长,(可达数十米甚至上百米);池深度较浅,一般在2米左右;
② 曝气装置多采用表面机械曝气器,竖轴、横轴曝气器都可以;
③ 进、出水装置简单;
④ 氧化沟呈完全混合、推流式;沟内的混合液呈推流式快速流动(0.4?0.5m/s),由于流速高,原废水很快就与沟内混合液相混合,因此氧化沟又是完全混合的;
⑤ BOD负荷低,类似于活性污泥法的延时曝气法,处理出水水质良好;
⑥ 对水温、水质和水量的变动有较强的适应性;
⑦ 污泥产率低,剩余污泥产量少;
⑧ 污泥龄长,可达15?30d,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3?6倍;
⑨ 世代时间很长的细菌如硝化细菌能在反应器内得以生存,从而使氧化沟具有脱氮的功能。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