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工艺技术改造措施探讨
1 混合的速度梯度要适宜
在常规处理中,短促而充分的混合是保证后续工艺处理效果的关键。生产运行中,当混合设施实际运行G值有一定程度偏离合理值时,为改善混合条件,通常可采取以下措施:改造为机械混合池,效果较好的有水泵提升扩散管道混合器、机械搅拌混合器、水泵提升喷射混合器等;当有几组混凝沉淀池时,可比较停役其中一组后的综合效果,或用两只管道混合器以适应不同水量。
2 絮凝过程要充分、完善
沉淀效果决定于絮凝体沉降特性和沉淀条件。从技术经济上讲,完善的絮凝是提高絮凝沉淀效果的首选重点。改造絮凝池是相对投入少而效果显著的技术和工程措施。改造内容主要有调整隔板间距(机械絮凝池为调正转速)或延长时间。改造后,在同样静止沉淀条件下,用搅拌试验比较理想的混合、絮凝条件与生产絮凝池的差距,可以评估生产混合和絮凝设施的技术状态以及改造后的效果。
3 沉淀池的改造要合理
若絮凝体凝结良好,沉淀后仍不能保证出水浊度的目标要求,首先检查运行是否存在缺陷。排除运行性缺陷后要考虑改造沉淀池(或澄清池),部分沉淀池或澄清池加装斜管,以提高沉淀效果,使整个水厂的沉淀池负荷处在合理的状
态。
4 最后把关性工序要严格
对以浊度所指示的污染物而言,过滤是最后把关性工序。滤池冲冼后,滤料表层的含泥量宜小于1%,若大于3%,将降低过滤去浊率,也说明冲洗不完善,需要改善冲洗条件。方法如下:有条件的可调整冲洗强度到合理的数值;一般滤层厚度为90cm以下的水反冲滤池加装冲洗强度为1L/s左右的旋转式表面冲洗。当滤层的浊度去除率较低,宜用模型滤池进行若干种滤层的过滤模型试验,求得适合本地条件的滤层和改造可能取得的效果,然后根据效益和投入分析确定改造方案。
此外,当常规处理后的水质不能满足供水水质要求时,需增设相应的深度处理工艺。对经常超标项目,特别是有毒有害物质,得按超标项目的特点采取相应措施。一般可查阅该项目的溶解性、分子量、能否生物降解、氧化和吸附特性等资料,以便针对特性选择工艺,经过一定的试验,确定相应的工艺方案及主要参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biao2.jpg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