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水体污染现状及其修复对策
摘要:结合城市景观水体的特点和污染状况,主要分析物理、化学、生物等多种修复技术的特征及优缺点,并提出有效修复城市景观水体的方法。
关键词:城市景观水体;修复;对策
中图分类号:X52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生活环境的质量。许多城市绿地、公园、居住小区里,人工湖泊等景观水体不断涌现。但许多城市景观水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全国有93% 的公园水体遭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发臭及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这样既严重影响周围景观的视觉效果,丧失了景观水体的功能,也使人居环境质量下降,影响城市生态化的建设,因此,对受污染的景观水体进行治理与修复已刻不容缓。
一城市景观水体的特点
城市景观水体一般水域面积都较小,多为静止或流动性较差的封闭缓流水体,水环境容量小,水体自净能力低,因此容易受到污染。
二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状况
景观水体主要污染源有内源与外源两种。内源主要是水体的底泥污染,外源则较多,例如居民的生活污水、养鱼投放过量的饵、游人随手丢弃的垃圾杂物、游艇等娱乐设施的污染等等。这些水体一旦被污染,就很容易出现水中悬浮物增多、浊度增大、细菌含量增高等现象,特别是一些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残留在水中,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长繁殖,当水体中N、P等营养盐长期大量积存时,就会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泛滥,破坏环境的生态平衡,严重的时候还发出臭味。因为城市景观水体的污染一般多为微污染,发生期短,所以需要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进行修复。
三市景观水体的物理修复
1.控制点、面源污染。只有加强统一监管,严禁生活污水排入景观水体,禁止游人乱丢垃圾,严格控制水中鱼饵的投放量;定期对水面杂物清理等,这样才能有效控制和减少各种污染源的污染。
2.底泥环境疏浚修复。污染的底泥是水体潜在的污染源,尤其是对城市许多景观水体来说,底泥中沉积了大量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N、P营养盐、难降解的有毒有害物等,当水体环境发生变化时,底泥中的营养盐就会重新释放出来,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目前,使用挖泥船进行底泥的疏浚是修复湖库、河流的一项很有效和常用的技术。但对于小水域的景观水体则需要因地制宜,由于底泥厚度、密度、污染物浓度分布差别很大,所以在施工前,应确定挖泥量和挖泥深度。需要注意的是,在底泥疏浚过程中,底泥被泛起、搅拌,会导致污染物重新进入表层水体,有可能引起藻类疯长,出现
富营养化现象。另外,底泥清除后,水底生态系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坏,需及时进行修复,再加上费用较高,所以底泥疏浚修复不是修复污染水体最有效的方法。
3.曝气修复。城市景观水体的曝气修复是用压缩空气向水体底部曝气,进行人工复氧,这种方式可以在不改变水体分层的状态下,提高溶解氧浓度,使底泥界面的厌氧环境改善为好氧条件,这些都有利于加快污染物质的氧化速度,降低N、P等离子性物质的浓度。
四城市景观水体的化学修复
1.除藻。城市景观水体一旦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就很容易滋生藻类,藻类的异常繁殖会影响景观效果。传统的除藻方法是投加硫酸铜等化学药品,但是该方法不能去除N、P等营养盐,所以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另外,化学药品不可长期使用,否则会造成生物富集和生物放大,所以化学除藻只是一种应急措施。要有效控制藻类,应综合使用生化、化学、微生物法,
2.沉淀除磷。底泥中的磷主要是无机态的正磷酸盐,所以向水中投放碳酸钙、硫酸铝、明矾等试剂,这样可使水中磷沉淀,延缓底泥中磷的释放。但是当出现温度升高、厌氧、酸性或碱性等有利于钙、铝等不溶性磷酸盐沉淀物溶解的条件时,磷就会重新释放出来,所以,该方法也只能作为临时应急措施使用,不可长期使用。
五城市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
生物修复是一种利用特定的生物,对水体污染物进行吸收、转化或降解,达到减少或消除水体污染,恢复水体生态功能的生物措施。生物修复技术是目前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技术。对于多数受污染的水体来说,目前较多采用人工的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点是费用少、效益高、副作用少,再加上该技术能与水体景观功能相结合,使人更加亲近自然,达到绿化环境与改善景观相结合的目的。
1.微生物修复。近年来,在微生物修复技术中,有效微生物修复是一种较成熟的生物试剂添加技术,有效微生物是由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光合细菌等四大类,80余中微生物组成的复合菌剂的统称。有效微生物修复是在被污染的水体中投加有效微生物,有效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能迅速分解污水中有机物,同时依靠相互间共同繁殖,激活水中其他有净化功能的水生生物,通过这些生物的结合效应,从而达到净化与恢复水体的目的。
2.水生植物修复。水生植物是水体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它们对无机营养盐类的吸收、积累和转化,是植物修复的基础。通常用作水体修复的水生植物有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湿生植物,它们主要通过根、茎、叶来吸收水和底泥中的污染物。水生植物修复技术正因为具有低投资、低能耗,既能治理污染又能绿化环境等优点,成为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主要生态技术。因为多数景观水体以娱乐、观赏为主,用于修复的水生植物也要充分注意其景观效应,所以可选择以观赏性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为主,辅以少量的浮叶植物。但需注意的是,有些水生植物如凤眼莲虽然对重金属等多种有毒物有很强的净化功能,但其繁殖快,蔓延迅速,腐烂后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因此需要及时打捞以其控制生长。
3.人工湿地修复。人工湿地是近年来迅速发展的水体修复技术,它主要利用自然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共同作用来实现对污水的净化。人工湿地具有较好的过滤和缓冲功能,对有机污染物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人工湿地可形成内部良好的循环,并且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提高水体水质的有效方法,在湖泊周围恢复和建立湿地生态系统,对整个水体的生态修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孙健,高级工程师,黑龙江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黑龙江·哈尔滨。邮政编码:150056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