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游离氨(FA)、pH、溶解氧(DO)对晚期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的影响和碳氮比(C/N)对同步脱氮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HRT为2 d,对应氨氮负荷为0.26~0.3 g/L.d,保持出水FA在1 mg/L以上,pH在7.9左右,DO控制在1.3±0.2 mg/L时,最利于实现短程硝化。DO是影响短程硝化的决定性因素,DO>1.6 mg/L时,短程硝化可能向全程硝化转化。投加碳源NaAc并控制C/N在1.6~2.2,可以使部分亚硝氮直接通过同步反硝化去除,提高总氮去除率。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短程硝化,亚硝酸菌,硝酸菌,亚硝氮积累率
早在1975年,Voets等[1]就发现硝化过程中亚硝氮积累的现象,并首次提出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的概念。短程硝化反硝化是将氨氮的氧化控制在亚硝氮阶段,不经历硝氮而直接从亚硝氮进行反硝化的过程。
与传统硝化反硝化相比,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以下优点[2]:(1)对于活性污泥法,可以节省氧供应量25%,降低能耗;(2)节省反硝化所需碳源40%,在C/N比一定的情况下提高总氮去除率;(3)减少污泥生成量可达50%;(4)减少投碱量;(5)缩短反应时间,相应反应器容积减少。因此,对于一些低碳氮比废水,如焦化废水、垃圾渗滤液等,能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处理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要实现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关键是要实现稳定高效的短程硝化过程,对此国内外学者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3~6]。
研究主要集中在SBR和CSTR等活性污泥生物反应器中,而且多采用模拟废水,用实际废水研究的并不多见。本试验采用两级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I-BAF)对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脱氮处理,其中I-BAF1用于短程脱氮研究,I-BAF2用于保证出水氨氮、亚硝氮的达标和总氮的进一步去除。本研究主要探讨I-BAF1中HRT
详细内容请查看附件部分: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201212060126491598.zip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