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美国样本:用钱保障垃圾管理体系
20世纪70年代初期,一则名为《哭泣的印第安人》(TheCryingIndian)的公益宣传广告在美国每一户家庭的电视机画面里频繁出现。一分钟的影片中,一位印第安原住民划船驶向已被移民占据的大城市,想一睹自己故乡现代的风采。遥远地,他看到了城市的烟囱与工厂,看到了马路上穿梭的汽车,可走近之后,扑面而来的却是人们随手向他丢弃的无数垃圾。他扭过头,饱经沧桑的脸上,右眼缓缓流下一滴眼泪。
如今,几乎每一位年过半百的美国人听到《TheCryingIndian》的名字,还能够兴奋地回忆起全家人每晚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吃饭一边看这则广告的场景,而那位印第安人在片尾流下的眼泪更是深深地刻在了当年每个孩子的脑海中。
这是美国对垃圾回收与环境保护的第一次觉醒。
自那以后四十年过去了。工业革命的残留危害已经逐渐从美国人生活中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完善的垃圾处理机制。在美国,正是由第一代对污染觉醒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以身作则,将环保的观念教育给自己的儿女,再藉着政府协助建立的全套规章制度,得以让日常垃圾回收的习惯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本次垃圾回收全球问计的美国站,记者探访了东北部麻省的大波士顿地区,了解到当地垃圾回收的两个制胜点:一:注重家庭教育,垃圾分类规范从个体做起;二:建立一套高执行度、管理严谨的政府回收机制。
来到波士顿的第二天,房东签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领着住客把屋里屋外院子前后都看了个遍。老太太反复提醒:倒垃圾这件事,一定要小心。
记者当时有些费解:倒垃圾嘛,无非就是袋口系紧、垃圾不要漏到外面去,再把报纸塑料玻璃瓶单独拿出来回收,有什么难度?后来才明白,美国的垃圾回收,远远不止报纸、玻璃分类这么简单。像电脑、电池等特殊回收品,必须要到市政府指定点去丢,大件物品如床垫等家具,甚至需要花钱请人来回收,这与在中国还能卖钱截然不同……
记者观察
丢垃圾不简单没学过还真不会
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我帮准备回国的室友搬家,清理出了一大堆废旧物品:衣服、桌椅、床垫、台灯、充电电池、报废电脑,还有小半桶刷墙壁剩下的油漆……星期五是回收日,前一晚我们将电脑、电池和台灯放进可回收桶里,至于衣服、桌椅、床垫和油漆,应该算生活垃圾,便堆在了生活垃圾桶旁边。
原本觉得这样已经算是回收分类了,谁知第二天发现,垃圾桶旁边堆的东西一样也没被收走,可回收桶里的电脑和电池也被拿了出来。
房东老太太教育了半天,我们终于明白,电脑、电池和油漆属于特殊回收品,必须自己走到市政府指定点去丢,而床垫、桌椅一类的大件家具,能捐出去就捐掉,或者送给需要的人,否则也要自己请私人公司的卡车来帮忙回收。
室友抱怨道:不就是丢个垃圾吗,还这么麻烦。这要是在国内,随便包一下就扔下去了,再不济,还能找个收废品的换点钱。现在可好,扔个垃圾还要自己掏钱。
再过几天,房东给了我们一本彩色小册子,上面印着几个中文大字:波士顿垃圾处理和回收指南。为了让庞大的华裔人口在这片土地上遵守规矩,美国人也算是费尽了心思。
读完手册,我才真正意识到美国垃圾分类回收的复杂之处。美国人的垃圾回收观念,细致到每一件你能想象得到的物品,国内笼统的“金属类”、“玻璃类”区分经验,在这里根本行不通。大到垃圾如何按回收分类,小到垃圾袋的颜色规格、垃圾桶的摆放要求,甚至秋天落叶和冬天积雪的处理方式,在这本15页的小册子里被解释得巨细无遗。
我也曾问起身边的美国朋友:丢垃圾这么麻烦吗?对方轻描淡写地回答:从小就是这么做,其实也习惯了。“要是摆错是要罚款的,你总不希望五十美金就这么没了吧?”
从娃娃抓起的教育理念加上政府的严厉责罚,大概就是美国垃圾回收体系发展成熟的原因。
家庭厨余垃圾多绞碎冲进下水道
美国严苛的惩罚制度促使垃圾规范分类从个人开始
每周二、周五的清晨,美国大波士顿地区萨默维尔市的垃圾回收车都会准时开进居民区。尽管没有美妙的音乐,沉重的发动机声、巨型引擎和车臂倾倒垃圾时与塑料桶碰撞的声音夹杂在一起,已然成为街道住户们最响亮的闹钟。在这里,由于有科技的支持,人们所丢的垃圾也显得干净很多,特别是厨余垃圾,很多家庭已经将它绞碎,冲进下水道。
因为没有厨余垃圾,垃圾桶少而干净
在回收日,一大早,街道上的住户就纷纷出门,把自家的垃圾桶推出来,摆在街边停车线旁。甚至有很多家庭前一个晚上已放好。这时候也是流浪汉们上街“淘宝”的时间。他们趁着垃圾车还没开来,拉着手拖车,抓紧时间在各个回收桶里翻寻容易换钱的干净废品。
林肯街25号的三层别墅里住着六位分别来自中国大陆、香港、台湾的留学生租客。21岁的Timothy身为二房东,需要监督垃圾回收。
搬到这个街区没多久,Timothy就意识到了他们家和邻居们的区别。每个垃圾回收日的前一天,当他把楼下的垃圾桶拖出来摆在街边时,都会发现别人门口的垃圾桶不过一两个,而且非常干净,而自己家总是有四个发臭的垃圾桶:“尤其到夏天,惹来不少苍蝇围在桶边。”
住了半年后,他才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原来,大部分的美国家庭都没有把食物残余丢进垃圾桶的习惯。他们会给厨房的洗碗池装一个垃圾处理管道,把每天剩下的饭菜直接倒入水槽,在管道中电动绞碎后直接流入下水道。这样一来,许多食物类生活垃圾便被轻易处理干净。
用超市塑料袋扔垃圾,被训过好几次
来自深圳的Stephanie住在Timothy楼上。留学两年,她对波士顿垃圾回收的严苛与规范感触颇深。
“刚搬来的时候什么也不懂,不知道什么该丢什么不该丢,就连最基本的垃圾袋也不晓得买,随便用超市的塑料袋装了垃圾就丢下去,结果被隔壁的房东阿姨训斥了好几次。”她说,在美国,每个城市的垃圾袋都有各自的颜色分类和大小规格,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和垃圾桶一样,垃圾袋的使用也有着严格的要求,如果没有用指定的种类,不仅垃圾不会被收走,还可能被回收人员开罚单。
此外,每个家庭都必须配有至少两个垃圾桶,一个专门放置可回收物如纸张、瓶罐等,另一个用来装杂物生活垃圾。回收桶由政府统一制作并标号,免费发放给各个家庭,而生活垃圾桶则需要自己在大型超市购买,每个约60美元(合人民币约360元)。
政府会定期检查住户的回收桶维护情况。如果发现哪一家没有使用回收桶,或者发现住户把本该回收的垃圾扔进了生活垃圾桶,都会由检查人员拍照,并把一张50美元的罚单寄到业主家。
回收电器要打申请,干脆送人或卖掉
Stephanie说,对于什么垃圾可以回收,什么不能回收,波士顿都有严格的要求。
“有一次,家里的电饭煲坏了,刚想放在垃圾袋里丢掉,突然想起电器好像不属于生活垃圾回收的范畴,特意去问了房东,她说家用电器要打电话给私人回收公司或者联系政府部门,递交申请才能进行回收。觉得特别麻烦,以前在国内都是随便就扔出去了,哪管什么分类。”她说。
由于政府对包括电视机、电脑、冰箱在内等长期放置、有可能给环境造成污染的特殊垃圾有严格管理,美国人在废弃家具和电器面前显得格外节俭。如果有人要搬家,或者整理出废旧的床垫、大型桌椅、家用电器等,往往会在街道附近张贴“YardSale(庭院旧货出售)”的海报,找一个周日的下午在自家院子里低价卖掉这些物品,甚至免费送给路过有需要的人。
“我刚搬进来时,发现之前的住户在房间里留了一张床垫。床垫也不能按生活垃圾回收。我听说如果直接扔在楼下会被罚款,可是找专门的垃圾回收公司上门收走,自己还要付一笔钱,于是索性把它送给了一个刚来波士顿的学生。对方也很开心,在美国买一张床垫少说也要上百美元,我们两个算是互相帮助了。”Stephanie说。
太阳能科技“走进”街边垃圾桶
美国的垃圾回收都有科技的影子,连饮料瓶也可自动回收换钱
在波士顿以有机、环保著称的WholeFoods超市买一瓶售价3.5美元的农场现挤鲜牛奶,收银员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人们:记得把玻璃瓶带回来,可以退给你1美元。区区一个玻璃瓶,居然能换回售价的百分之三十?事实上,美国各大超市都有“空牛奶瓶退款”的规定。
瓶瓶罐罐有专门的庞大回收箱
在美国,无论是装牛奶的玻璃瓶还是装饮料的易拉罐,都早在定价时被加入了一份瓶身回收费,为的就是鼓励消费者将用过的瓶子退还商家,以便分类回收。
在波士顿各大高校的校园里,或许是学生中心,或许是体育馆,再或许是某间洗衣房的地下室,你总能看见一个贴满彩色印刷纸的庞大机器倚靠在房间角落。它有一个可爱的名字:绿豆回收箱(GreenBeanRecycle)。乍一看以为它是一部自动贩卖机,然而它的功能恰好相反:这是一部投入空瓶罐、返回钱款的垃圾回收机。
回收机的运行原理非常简单,只要将空塑料瓶、易拉罐和玻璃瓶投入收瓶口,机器就会自动进行扫描,不符合规格的被退出来,符合规格的马上进行绞碎处理,并计算出此次回收所节约的能源,进行计价。机器装满后,有专门人员打开收走。
由于大部分机器设置在校园内,回收要求使用手机和邮箱注册信息,并可以绑定学生卡或支付宝(Paypal)进行网上付款,甚至能够选择直接将所得款项捐给慈善机构。
这个从MIT白手起家的环保项目成立三年,至今已扩大至整个大波士顿地区。尽管每个瓶子只能换回五美分的补偿,绿豆回收箱还是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对于这些每天平均消耗两三罐饮料的年轻人而言,回收空瓶的意义不只在赚钱,更在于对本土创业公司和资源、环境保护的支持。
太阳能垃圾桶会自动压缩垃圾
漫步在这个古老美丽的东岸城市,波士顿街道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热闹却整洁。2009年,成百上千台崭新的高科技垃圾桶入驻了这个城市的中心地段。它们被称作大胃王(BigBelly)太阳能动力垃圾桶。
这些取代了原始垃圾桶的科技新贵尽管有着同样的体积,承载垃圾的能力却近乎翻倍。桶顶部装载着太阳能板,每当垃圾桶感应到快要装满时,顶部便会通过太阳能发电的方式用力压缩桶内垃圾,增大承载量。这样一来减少了许多人工清理的成本,密封设计也使城市多了一份清新的气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