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液回用的两段厌氧法处理厨余垃圾及其酸化相的研究
本文首次在厨余垃圾两段厌氧消化处理中采用了消化液回用的工艺。研究表明,消化液回用后,不仅可降低操作费用,而且工艺运行的稳定性和处理效果均优于现有两段厌氧消化处理法,其酸化相VFA产率达到了13.97g.kg-1TS.d-1。TS的去除率达到了72.26%,甲烷相的产气量平均为0.29L/gTS。另外甲烷相的出水中含有氨氮,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最佳氮源,并且是一种速效性氮源,很快就可以被微生物吸收和利用,消化液的回用不仅能够调节酸化相的pH,而且还可以减少微生物的流失,且在整个运行过程中没有出现氨中毒现象。
酸化过程是厨余垃圾厌氧发酵产生甲烷与二氧化碳的首要步骤,酸化相的产酸特性有赖于操作条件,酸度(pH)、氧化还原电位(ORP)、微生物的接种量、基质C/N、水力停留时间(HRT)及有机负荷都是影响产酸效果的环境因子。选择合适的操作参数,控制酸化相的产物组成对厨余垃圾厌氧消化尤为重要。
微生物的量与垃圾之比对菌群有一定的影响。本文采用不同的接种量,分析其酸化效果,结果表明:接种量为1.6g/L时酸化效果较佳。
设计了不同pH值下厨余垃圾酸化的对比实验,探讨了不同pH值下,发酵过程中氨氮、VFA及其组成的变化规律。结果显示:酸化产物的组成与pH有关,乳酸和乙酸在不同的pH值下总为主要产物;pH>7时,明显有丙酸生成;酸化的最佳pH为7,此条件下VFA的产量可高达35.1gVFA/L,TS去除率高达65.3%。
为降低操作费用,研究通过调节厨余垃圾的C/N来调节酸化反应的pH,并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分析表明:以尿素作为氮源添加到厨余垃圾中调节酸化反应的pH值,可以缩短pH达到稳定的时间,C/N比为34:1时效果较佳。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201312111336291955.zip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