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期海浪河流域水节霉生长变化及影响因素
摘要:海浪河流域2006年2月曾发生水节霉污染事件,目前每年的水节霉高发期(1—2月)在海浪河流域河夹村大坝河段仍有少量水节霉滋生。为了防止水节霉再次大规模爆发,通过显微镜观察及现场水质监测方法,研究了高发期海浪河流域水节霉生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具有明显“缩缢”态的水节霉开始出现于1月下旬,约9d后开始在微生物共生体中占优势,再经过21d后(即2月底)由优势转为不占优势;“缩缢”态水节霉出现时间段为1月26日—2月24日,约1个月左右,是水节霉污染防治重点时段。1—2月河夹村大坝水节霉出现与溶解氧,pH和一定浓度的碳及氮有机物等因素相关,上述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水节霉滋生。
关键词:海浪河,水节霉,生长变化,影响因素
2006年2月,牡丹江市西水源取水口发现大量繁生的黄黏絮状物,引起部分市民恐慌。牡丹江市环境保护局会同监测站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对水源地上游河段进行全面排查,最终确定污染源来自牡丹江最大的支流海浪河,并确定不明水生生物为一种水生真菌——水节霉(水栉霉)。
水节霉是一种低等水生真菌,属藻状菌纲水节霉目水节霉科。它常常生活在有机物污染的河流中,在下水道出口附近也可被发现;同时,水节霉作为一种腐生菌在未受污染的河流中生存,其生长周期为40-50d,适宜条件下菌丝长度可由5mm长到60mm。在自然条件下,每年10月底水节霉开始繁殖,翌年1月中旬出现漂浮。幼体菌丝为乳白色,成熟后菌丝变为黄褐色,此时细胞内会出现明显的缩缢,可以作为鉴别水节霉的重要特征。水节霉在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在菌丝中部产生气泡,开始漂浮,随水冲下。对于水节霉,目前多数停留在对其形态、生理生化特征等方面的初步研究上,较少对其相关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自2006年2月水节霉污染事件后,每年1-2月水节霉在海浪河流域的河夹村大坝河段仍有少量存在。为了防止水节霉在海浪河再次爆发,该研究将跟踪观察海浪河流域河夹村大坝(水节霉发生地)水节霉在高发期的生长变化,同时对河流重点断面水质进行连续12个月的监测,从水质变化对水节霉生长影响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揭示高发期海浪河流域水节霉生长变化及其影响因素,为防止水节霉再次大规模爆发提供理论支持。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201401221034317623.rar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