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城市水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水质量恶化、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城市建设中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可采取以下措施:从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划城市建设、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优化管理水资源、治理水体污染源头、科学整治河道生态化等。
关键词:水生态环境;城市建设;影响;恢复措施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城市人口和城市占地成倍增加,使得城市规模越来愈大,随之供水紧缺,水质遭到污染,水资源问题层出不穷。水资源与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因此保护和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是当务之急,关系到国计民生。在日益强调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城市水生态环境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得到人们的重视。
2. 城市建设中水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2.1水土资源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
在城市建设中,毁林毁草、陡坡开荒和开矿、修路等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严重破坏,裸露的土壤在自然力如风力、水力等作用下,水土流失量远远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最终使土质层消失,留下暴露的岩石。水土流失破坏地面完整性,降低土壤肥力,造成土壤硬石化、沙化,不仅导致群众生活条件下降,更严重阻碍了经济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还加剧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着城市人口的生命安全。因为水土能涵养水源,削减小流域洪峰,增加枯水期地下水补给径流,还能减少泥沙入河。即使长期遭到大雨时,水土对下游洪峰有益影响不大,但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有利的。
2.2水质污染严重
在城市化过程中,成倍增加的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会产生大量的污染源,一旦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水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使得水环境质量发生变化,就会导致水质污染,水体污染给水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受到严重污染的水资源不符合人体需要的水质标准,从而加剧水资源紧缺程度。而且受污染的水资源中含有大量的危害人类健康的微生物,一旦这些微生物随着自然循环进入生物体类和人体内,都危害着各类生物体和人类的生命活动。据国家环保总局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饮用水近一半不安全,有害物质含量严重超标。当然水中的污染物也会随着水的全球循环进入其他圈层,如大气圈、土壤圈,使得这些圈层也同样受到污染。纵观城市建设过程,其对水生态环境带来的污染、破坏问题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过去在城区内总会有几条清澈见底的河水,河水上水草丛生,如今这种景象完全被浑浊发臭的河水和蓝藻泛滥的水面所代替,在这种河水中,鱼、虾等生物早已绝迹,水中浮游生物也大量死亡,严重破坏生物食物链的结构,导致水中生物群落比例严重失调,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和涉水生物死亡甚至灭绝。因此在看到城市快速建设所带来有利面的同时,全国水污染造成的经济、环境损失也不能忽视。
2.3水资源紧缺
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没有哪种生物可以离开水而生活。在城市建设快速发展过程中,屡次出现人与水面争土地现象。在城市规划区内的水面、湿地、河道、滩地往往都无法摆脱被人们随意倾倒垃圾、被企业随意排放污染物的宿命,从而逐渐造成河道堵塞、缩窄,这往往成为河道被填没或改造的理由,在那些曾经的水面、滩地上逐渐成为城市建设的乐土,使得水源面积大大减小。过去作为城市主要供水源的地下水,由于城市规模和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大,遭到过度开采,也逐渐从丰沛走向枯竭。虽然人们已认识到水资源紧缺的问题,但用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却日趋严重,人们对水资源紧缺的认识,从思想和行为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3. 城市建设中水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在城市建设中,人们往往盲目追求眼前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珍贵的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因此,在城市建设中,为使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应采取以下措施。
3.1从水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规划城市建设
城市建筑物,是城市人工生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导致水生态环境趋于脆弱的关键因素。城市建筑物与周围的水生态环境之间的不和谐导致一些灾害的发生,因此,在进行城市建设规划与设计时,应当把建筑物和水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以水生态环境优先的原则来协调城市建筑与水生态环境的关系,从而实现水生态环境与城市建筑的和谐发展的目标。协调规划城市建筑及水生态环境,不仅是保护生产力、保持生命力支持系统的战略举措,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具体行为。
3.2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优化管理水资源
为使水生态系统实现自我调节、自我恢复并保持动态平衡,城市的建设发展中对水资源的利用需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旦对水资源的开发超过其本身所承载能力,生态环境将遭到不可逆转的破坏。因此必须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对城市区域内的河流进行水体保护、开发利用、防洪分析。相关部门应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状况,科学合理地设计河流的水体保护、开发利用、防洪标准。从水资源管理的角度,既要给洪水出路,又要充分利用水资源,并尽可能使洪水资源化。其次,对枯水季的河流进行水资源分配计算,确定水资源开发的极限值,以满足河流系统的生态用水,加大植被的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也就是防止水土流失。
3.3治理水体污染源头
城市建设过程中,面临三大水生态问题:水体污染、洪涝和干旱,且其中水体污染问题的解决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治理城市水污染,应从治理污染源入手。工业废水是最主要城市水污染源,相关部门应设定排放标准,并严格把关。其次是合理布局水处理设施及采取合适的处理措施,在城市工业建设中,应注重河流流量特点,最大限度地利用区域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使尾水排放呈现最优化的方式。并优先采用生态处理方法,把废水和废弃物的污染降至最低。第三是建立健全“水权”制度,规范用水、排水的法律责任。
3.4科学整治河道生态化
科学整治城市河道,不仅能改善人们的居住、生活、休闲所需的水资源和自然环境,同时也能强化河道在防洪排涝,城市水环境整体调节方面的作用,建设人水和谐的生态城市。在这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第一,顺应河道自然地势,抓好防涝泄洪。在城市生
态化河道的整治与规划过程中,本着人水和谐的原则,应注重顺应河道自然的地势特点和自身的合理性,禁止人为地随意改变河流去向,阻塞河道。同时对河道进行清理淤泥,除黑除臭等工作,保持河道畅通,减少洪水的破坏性和突发性;第二,建设生态堤岸,设立亲水设施,严把材料关。为了让人们能更多的接触水体,需要建立人工型生态堤岸,在堤岸选材上,要尽量使用自然材料,避免水体的二次污染。建设的生态堤岸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促进水道的自我修复能力;第三,理顺机制,落实职责,坚持长效,细化管理。建立和健全市区河道管理机制,对其管理责任进行细分和调整,并建立日常检查考核机制和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实河道管理目标责任制。
4. 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人们对城市建筑、交通、景观、人文、环境等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要求越来越高。我们要求当今的城市建设不仅要体现科技的进步,还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水生态环境,达到人们生理心理需求和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沈国明,王贺,杨帆. 浅谈生态化河道的整治与规划[J].民营科技,2011(04).
[2] 董建伟. 对生态城市规划及管理中水生态修复问题的探讨[J].吉林水力,2006(01).
[3] 徐建新,赵鹏,陆建红. 城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评价的集对分析[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0,(06).
[4] 周跃云,赵先超,于倩.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凤凰古城保护与开发对策研究[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