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现状
近年来,水利部在治水中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在防止水对人的侵害的同时,特别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在重视生活、生产用水的同时,注重生态用水。特别是通过调水改善河流、湖泊和湿地生态功能,做了很多工作。从2001年开始,连续组织了几次规模比较大的调水工程,博斯腾湖向塔里木河输水、引岳济淀、黑河调水到居延海、珠江压咸补淡应急调水等,为保护生态系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了有益探索。正在实施的规模宏大的南水北调工程,将生态用水放在优先考虑的位置,届时将不仅有效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矛盾,还将对改善这一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作用,支撑这一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004年8月,水利部印发了《关于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水资源保护和水生态系统保护工程是水利基本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2月,水利部举办了全国水资源与水生态系统保护的培训班。8月又举办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论文征集活动,全国百余名专家、学者和工程技术及专业工作者踊跃参加了“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论文征集活动。
各流域机构和地方对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也逐渐展开。首先是制定规划,海河水利委员会制定了《海河流域生态与环境恢复水资源保障规划》,科学制定了流域生态与环境恢复目标和生态与环境需水量,提出相应的生态修复水资源配置方案及工程措施,为切实当好河流生态代言人,保护和修复流域生态与环境提供了依据。《武汉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通过审查,《桂林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规划》提出的漓江大水系"六江四库四湖一湿地"的整体生态修复规划得到批准。
在制定规划的同时,各流域机构和地方根据国家建设和地方的实际需求,从改善河流水质和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也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和示范研究工作。北京市自1998年以来,先后治理了长河、昆玉河、清河、转河等河道,在如何处理好城市防洪和改善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和探索,积累了很多经验,总结出了“宜弯则弯、宜宽则宽、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等先进理念。浙江省启动“万里清水河道”工程,用10年左右的时间,全面开展以河道综合整治为主的城乡水环境建设。山东省在南四湖建设了较大规模的人工湿地示范工程,规划建设面积3000亩,对改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水质起到了很大作用。
但总的来说,在河流生态修复方面,目前国内仍处于起步和技术探索阶段,河流整治工作基本处于水质改善和景观建设阶段。缺乏传统水利、生态系统栖息地和景观的有机结合。多数地方的河道整治,尤其对于中小型河流,其理念仍停留在渠道化、衬砌等已被许多发达国家舍弃的做法。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结合河道整治开展城市园林景观建设,注重河流的美化绿化。但当前的倾向,一是注重园林景观效果较多,重点放在河流岸边的绿化,而对河流生态整体恢复考虑较少;二是发掘历史人文景观较多,建设了大量楼台亭阁和仿古的建筑物,而对于发掘河流自然美学价值较少涉足。特别是继续采用浆砌条石护岸和几何规则断面,使河流的渠道化进一步加剧。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