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水处理 > 解决方案 > 正文

处理高砷浓度工业废水方法

更新时间:2015-07-30 20:27 来源:论文网 作者: 阅读:1139 网友评论0

砷化物一般都有毒性,其毒性与它们的化学性质和价态有关。三价砷的毒性比五价砷的高出约60 倍,五价砷在人体内会被还原转化成三价砷。另外,砷在人体内有明显的积蓄性,人体摄入较低量砷化物,经过1~2 a 、甚至十几年或几十年后,有可能会出现砷中毒病症。因此,含砷工业废水必须严格处理。

采矿、有色金属冶炼、硫酸制备、化工、染料及农药生产等工业领域排出的废水中往往含有砷,其质量浓度高的达每升数百毫克,甚至数千毫克,个别的含砷难浸金矿浸出液中砷质量浓度高达20~56. 5 g/ L。很多废水中,砷主要以三价形式存在,也有的主要以五价形式存在。

1 吸附法除砷

1.1 改性沸石吸附

天然沸石特定的结构决定了它具有较好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性质,其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能产生较大的扩散力,故可用作出色的吸附剂。沸石对水中的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且经改性的沸石对砷有很强的去除能力。

1.2 活性氧化铝吸附

采用活性氧化铝作吸附剂,利用其高比表面积和不溶性的特性,通过物理吸附作用、化学吸附作用或离子交换作用等机制将水中的砷污染物固定在自身的表面上,从而达到除砷的目的。该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水处理技术,一般适合于处理量大、浓度较低的水处理体系。

1.3 新生态MnO2吸附

新生态MnO2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和吸附性,能与水中的砷发生吸附共沉,从而达到除砷的效果。

2 与铁共沉法除砷

砷可以通过与铁吸附共沉来去除,且除砷效果较佳。水中初始铁含量和水中铁砷比对砷去除率有一定的影响。大多数情况下,水中铁含量保持在1.5 mg/L或更高,并且铁砷比至少是20:1,这时,砷去除率通常保持80% 一95%。某些情况下,在除铁工艺的起始处加入一些铁盐混凝剂,这对于除砷工艺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当pH在5.5—8.5范围内,对除砷效果影响不大,但超出这个范围除砷效果则会大大降低。因此,进水砷含量严重超标的系统可以通过调节pH来增加砷去除率。

3 离子交换法除砷

离子交换法具有能有效回收有价金属的特点,是一种有效的脱砷方法,但是,离子交换法处理费用高,使用有限。

4 生物法除砷

水体中的砷主要是无机砷(砷酸盐和亚砷酸盐),生物能够蓄积砷,而且也能对其进行氧化和甲基化。由于甲基化的砷如甲基砷、二甲基砷、三甲基砷的毒性比无机砷低得多,利用这一特性可采用生物法对含砷废水处理。生物法除砷的原理在于某些特殊菌种在培养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类似于活性污泥的物质,这种物质起絮凝作用,它会与砷结合而形成沉淀,达到除砷的目的。但是,生物法菌种培养周期长,对环境要求苛刻,而且常被用于废水除砷。除砷方法总结,见表1

表1 砷处理方法简介

处理方法简单介绍优点缺点

沉淀法钙沉淀剂,石灰-铝盐,石灰-镁盐,硫酸亚铁-苏打,氢氧化钙-氯化铁等。工艺简单,投资低需要大量的化合物,最终产物的处理上有局限性

离子交换法水合锆氧化物充填多孔树脂,用海藻酸珠粒-CaCl2和FeCl3溶液处理可有效地脱除砷需要进行预处理且成本较高

膜分离法微滤、超滤、纳米过滤和反渗透等节能、无二次污染,常温操作成本高,需要大量回流水

电解法以铝或铁作为阴极和阳极生成砷氢氧化物工艺简单,成本低生成浮渣易造成二次污染

吸附法活性铝、活性铝土矿、活性炭、飞灰、中国粘土、赤铁矿、长石、硅灰石等较为成熟、简单易行进行预氧化、吸附剂再生,回收上的问题

生化法微生物、植物、海生动物等较成熟,经济,无二次污染。固定资本较高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处理高砷浓度工业废水方法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