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铬渣污染的基本特征
(1)铬盐厂规模小、布点多、污染范围广
由于铬盐产品应用范围广,产量少,产品供不应求,价格一涨再涨,因此刺激了铬盐生产的发展,在20世纪70~80年代国内盲目上马了近50家小铬盐厂,建设处于失控状态。这些小型工厂不仅缺乏环境保护意识,而且也缺乏治理污染的技术和资金,“三废”基本上没有得到治理。因此,遍布全国大大小小的铬盐厂,都不同程度地造成了环境污染。土法上马的小工厂由于设备落后,工艺技术不过关,产品质量差,经不起市场冲击,不长时间内就有许多中小铬盐厂停产倒闭,停产后又无善后处理措施,到处流失的铬渣和被污染的场所给环境留下了无穷后患。
(2)工艺落后、管理不善、设备陈旧老化,加剧铬盐行业的污染
我国大多数生产铬盐的老厂存在着设备老化,前后工段生产能力不配套,实际生产能力大于设计能力等问题。尽管各厂积极开发综合利用历年积存的大量铬渣,但由于渣量太大,在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污染问题。另外一些老厂的生产技术和消耗指标虽然较好,有一定的生产能力和较长的生产历史,但管理不善,设备严重老化,车间跑冒滴漏严重,厂区铬渣散失、堆存量大,污染严重。还有一些较落后的工厂产量低、消耗大、设备陈旧、技术水平低、管理差,也同样导致污染严重。
1986年以来,国内新上马的一批铬盐厂,由于生产经验不足,消耗指标及技术指标均不如老厂,并对生产过程中的铬污染和铬渣的危害重视不够。另有一批土法上马的乡镇小厂,40%都采用反射炉(土炉)焙烧,后工段采用敞口大锅蒸发,物料消耗量大,生产成本高,铬回收率低,流失量大,工人劳动条件差,对环境保护又不重视,铬场设施简陋,对含铬芒硝、含铬硫酸氢钠等基本上没有得到回收利用,与浸出渣一起混合堆存,对环境危害极大。
(3)铬渣排放量大、随意排放严重、处理率低
据不完全统计,铬盐行业每年无控制排入到环境中的含铬粉尘达3600t,许多厂家的含铬废水也未加处理而随意排放。由于长期以来缺乏环境保护意识,对有害废物处理的意识淡薄等原因,大部分废物都是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任意排弃或堆放,有的甚至被混入到城市垃圾和一般废物中而得不到有效的控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