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论煤电基地燃煤固废的资源化
摘要:煤电基地内集中了大量多品种燃煤固废物(如PC 灰、CFB灰、CFB脱硫灰、脱硫石膏、亚硫酸钙等) 。虽然Ⅰ、Ⅱ级PC灰及小部分脱硫石膏得到了使用,但基地中产出的巨量原状粉煤灰及脱硫石膏等则更需在基地内就地、就近、大用量、可持续、低成本的开发应用。同时,基地中有大量煤矿,其井上下有许多工程可大量吸纳使用这些燃煤固废。但实践证明,单一品种的任何一种固废其功能有限,难适应矿山工程的需要。因此,煤电基地燃煤固废资源化必须两种以上固废复配才能实现复配产物功能化,产业规模化,满足矿山工程的需求。
关键词:煤电基地 矿山工程 固废复配
从粉煤灰资源化的发展来看,经历了煤电基地形成前,电厂与矿山分离,电厂大部分在城市, 此时对粉煤灰的利用集中在城市 PC 灰的资源化上, 集中在建材制品 (砖、块、板、粒、浆等) 、水泥生产、砼应用、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中。此阶段奠定了粉煤灰的理论和应用基础;消纳了不少 PC 灰,成熟了粉煤灰利用中若干粉体技术及设备,贡献是巨大的。
但随着大型煤电基地的兴建,各类燃煤电厂大量地集中在基地,各类燃煤固废不仅产量大,物化性能与 PC 灰差异很大的若干粉煤灰新品种出现了。同时,基地多远离大中城市,一些成熟的资源化产品遇到了市场、运距、二次污染的压力和要求,减少粉煤灰资源化过程中能耗的压力。因此,如何在基地将多品种原状粉煤灰用好,迫切需要解决。我们认为,解决此矛盾的原则应该是:就地、就近、大用量、可持续、低成本地用好电厂各类原状粉煤灰,使其功能化、产业规模化。这就是我国煤电基地粉煤灰资源化的第二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前阶段主要研究的是需经过二次运输、二次加工(主要是 PC 灰)的资源化技术。煤电基地形成后,新阶段的特征是以直接利用电厂产出的多品种原状粉煤灰,尽量减少长距离(以水力管道输送难解决的运距)二次运送及二次加工。实现就地、就近、大用量、可持续、低成本的利用。这个阶段并不排斥前阶段已有粉煤灰利用的各项成果,而是追求应用粉煤灰品种更全、用量更大、成本更低、污染更小。是为了满足矿山工程对各种粉煤灰性能的要求。而许多功能必须是两种以上粉粒复合组成才能实现。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dzy09121708.PDF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