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自愿碳市场建设
【谷腾环保网讯】林业碳汇是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以下简称CCER)项目的重要类型之一,更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的关键途径。《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为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并参与市场交易,建立健全能够体现碳汇价值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协调推进自愿碳市场建设、完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不仅能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和林业产业发展,更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林业碳汇在自愿碳市场中的重要地位
首批CCER方法学涵盖了造林碳汇、并网光热发电、并网海上风力发电和红树林营造等四个领域。发展林业碳汇项目是全国碳交易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对自愿碳市场建设至关重要。
首先,发展林业碳汇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为应对不断加剧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近年来各国采取强化行动,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推进减排承诺的落实。林业碳汇作为一种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其对于缓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实施方案》特别强调,要“突出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汇中的主体作用”。
其次,发展林业碳汇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通过实施林业碳汇项目,可以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管理,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为减缓气候变化贡献力量。同时,在自愿碳市场中,林业碳汇项目还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提高林农收入,是推动经济结构绿色转型的关键力量。林业碳汇项目以其独特的生态价值和减排潜力,成为连接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桥梁,对于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三,发展林业碳汇是降低减排成本的重要举措。林业碳汇以其较低的边际减排成本,成为减排策略中最具有成本效益的选择。通过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和可持续森林管理等活动,可以在不牺牲经济发展的前提下,有效提升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在自愿碳市场中,林业碳汇项目因其成本效益和环境协同效益,成为企业和政府实现减排目标的优选策略。通过市场机制,林业碳汇项目能够获得必要的资金支持,进一步推动减排技术的创新和应用,从而在降低整体减排成本的同时,为全球减排做出贡献。
完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的建议
完善林业碳汇价值实现机制,推进自愿碳市场建设,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有效激发林业碳汇市场需求。当前,林业碳汇的购买需求主要来源于企业的公益责任,而公众对气候变化的关注较低,市场规模有限。建议鼓励重点排放单位和控排企业优先购买和使用合格的林业碳汇CCER作为履约工具,以加快其市场化补偿进程。此外,应逐步调整高能耗、高排放企业的初始碳配额发放方式,从无偿发放向有偿发放过渡,从而提高企业对林业碳汇的需求。
二是科学建立林业碳汇监测体系。将林业碳汇纳入碳交易的前提是在额外性原则下形成科学的碳基线和方法学,更需要考虑到可能存在的碳泄漏和永久性问题。因此,需要建立科学的林业碳汇调查监测体系,提升各个林业碳库的碳汇监测技术。同时,针对完整林业碳汇效益进一步加强方法学的开发,提高完整林业碳汇效益的计量精度,为林业碳汇全面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提供技术支持。
三是逐步完善林业碳汇产权制度。目前,林业碳汇的权属结构复杂,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导致产权不明晰,这将影响森林碳汇交易的顺利进行。为此,应建立健全森林碳汇法律制度,明确碳汇产权,规范产权转移程序,保障供给主体的权益。同时,加快建立统一的碳汇交易市场监管机制,设立全国性林业碳汇数据库,加强对碳汇交易和效益核算的监管,提升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
作者杨红强系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二级教授;余智涵系国家林草局林产品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博士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