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选择
摘要:随着太湖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水环境日趋恶化,其水污染状况已经引起了普遍关注。着重介绍了目前在太湖农村地区普遍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性,指出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模式应从示范点的选取、处理工艺方案的确定以及资金筹措等三方面进行考虑,并强调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应采取生物与生态处理相结合的工艺模式。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生物生态工艺;示范工程;太湖地区
太湖流域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近年来沿湖生活污水排放量迅速增加。在大规模推进工业污染源治理“提标升级”和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形势下,太湖流域点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而农村生活污水、农田径流和养殖污水则成为太湖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来源,有效处理农村生活污染源便成了当务之急。
目前,沿湖大多数村庄和农村住房均呈分散状态,使得农村生活污水难以收集进行集中处理。如太湖流域共有4.6万个自然村,人口在800人以上的仅有830个,只占总数的1.8%。除少部分村庄将生活污水纳入污水收集管网外,绝大多数生活污水呈粗放型排放,不经过任何处理或只经化粪池简单处理后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放至就近的水体,这成为太湖水系水质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江苏省政府发布的《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方案》,到2010年太湖一级保护区(沿湖5km和入湖河口上溯10km两侧各1km范围)内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率达到70%,其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40%。为实现这一治理目标,沿湖各地首先要积极抓好试点示范。因此,针对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探讨选择适合当地农村生活污水的生态处理工艺技术具有现实意义。
1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1.1水质特点
①农村生活污水中污染物的浓度变化大,BOD和COD浓度一般高于城镇生活污水,可生化性较好,BOD/COD为0.45~0.55。
②大部分农村生活污水的性质相差不大,水中基本上不含有重金属和有毒有害物质,水质波动大。太湖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可依据以下水质设计:COD为600mg/L,BOD5为280mg/L,SS为250mg/L,TKN为38mL,TP为2.75mg/L,pH值为6~9。
③厕所排放的污水水质较差,但可进入化粪池用作肥料。
1.2水量特征
①一般农村的生活污水量都较小,人均用水量为7O~110L/(人·d),排水量为25~7OL/(人·d),其高低值与农户的节水意识等相关,与经济条件关系不大;排水量/用水量为40%~85%。
②居民生活规律相近,生活污水排放量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即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在早、中、晚都有一个高峰时段。
2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技术
农村由于其社会组织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生活水平和生活习性与城市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和差异,决定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非但在水质、水量及建设规模上不同,相应在处理工艺选择、工程建设投资和运行管理模式等方面也均有较大区别。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选择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到农村地区财力薄弱、农民实际承受能力较差这一普遍情况,选用既成熟可靠,又适合农村特点和实际的生态处理技术。把污水处理与农村村落微环境生态修复、生态堤岸净化、农田灌溉回用和景观用水需求等有机结合,根据不同实际条件进行优化组合与系统化,选择适合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生物+生态”处理模式及综合利用技术集成系统。
2.1复合厌氧一人工湿地工艺
复合厌氧一人工湿地工艺流程见图1。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如果需要了解更加详细的内容,请点击下载 太湖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示范工程处理工艺的选择.PDF
下载该附件请登录,如果还不是本网会员,请先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