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宗海砷污染:责任企业申请重新鉴定
半年前,云南阳宗海污染事件,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2008年10月22日,26名政府官员被问责、12人免职,阳宗海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1月22日,当初被锁定为主要污染源的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司,向有关部门提起了关于重新操作阳宗海全面砷污染鉴定的申请。
然后,多个环保部门的新检测版本出来,有的说水体没有砷,有的检出低于标准值……
事态复杂了。到底是此前闹出一起学术乌龙事件?还是有人想造假翻案?抑或藏着地震淅出有毒物质等自然秘奥?
阳宗海污染事件,突然再起波澜。
“没想到我们会是砷污染的主要责任人,我们没有这个能力。”2月6日,澄江锦业负责技术的老总王光军说。
阳宗海污染事件定性半年后,这名河北籍高级工程师依然坚持认为,澄江锦业不该为阳宗海的污染负主要责任。
1月22日,王光军和澄江锦业的委托律师向负责阳宗海砷污染案件侦查的澄江县人民检察院正式提出,关于对阳宗海的砷污染源进行全面系统的科学分析和鉴定的申请。
在这份申请中,澄江锦业对半年前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出具的《阳宗海水体砷污染事件的鉴定结论》以及相关附件,提出了诸多质疑。而这份由云南环科院出具的鉴定结论以及附件,正是处理阳宗海砷污染事件的依据性文件。
据公开资料,去年10月,云南省政府掀起的阳宗海砷污染问责风暴,一次性问责了26名政府公务员,以认定澄江锦业为阳宗海砷污染的主要污染源,在这些关键节点上,云南省环科院的这份鉴定都被作为主要依据提及。
“阳宗海污染事件,是省环保局组织专家调查论证的,后来包括对澄江锦业以及阳宗海周边一系列的处理,都是按照上级单位意见和规定办理的。”2月9日,澄江县环保局工作人员说。
《阳宗海水体砷污染事件的鉴定结论》以及相关附件,就是云南省环保局组织的专家得出的最终结论。
“从阳宗海污染事件发生,到确定我们是污染源,并进入司法程序,我们认为在过程上有很多地方都有不合理的地方。”澄江锦业王光军说,这是他们提出重新鉴定的原因。
被审视的过程
“我们知道阳宗海砷污染,是去年7月9日,接到政府通知,不能再取用阳宗海的湖水的时候。”2月8日,留守厂房的澄江锦业总经理李耀鸿说。
据李耀鸿介绍,2008年6月,环保部门到工厂检查过几次,并提出整改意见,“还以为是例行检查,我们饮用水都还是从阳宗海里提取”,后来才知道是检查砷污染。
2008年8月5日,云南省环保局召开阳宗海水体砷污染研究会,会上通报了阳宗海砷污染的过程。
据上述会议报告,2007年10月以前,阳宗海水体砷污染检出率不高,2007年10月以后,水体中持续检测到砷污染物,且浓度值较以前出现明显异常升高的现象。
2008年4月以来,水体中砷浓度持续上升,6月份超过三类水质标准。7月16日,砷浓度值超过五类水质标准。7月30日,全湖平均值为0.116毫克/升,超过五类水质标准0.16倍,类别为劣五类。
在这次会上,云南省联合调查组确定澄江锦业为主要污染源。
一个事实是,在这次会议上,玉溪市环保局发言提到,专家应该对阳宗海砷污染转折做出科学解释,并认为污水渗漏作为锦业公司主要污染途径,需要相关详细地质资料,而且澄江锦业公司废水池中污染物含量和阳宗海湖边泉涌点污染物含量,“除砷一致外,其他污染物特别是氟化物并不一致,建议专家认真研究。”
这次会议,并没有公开报道。
阳宗海污染事件,最早的公开报道是《2008昆明市环保简报第21期》提到,8月19日,我局会同玉溪市环保局、呈贡县环保局、宜良县环保局开展阳宗海流域环境专项检查,“云南澄江锦业工贸有限公司已于2008年7月16日全面停产至今”。
这篇文章,于2008年8月25日由环境保护部网站全文转载,开始引起媒体关注。
2008年9月4日,春城晚报发表关于阳宗海污染报道,报道了澄江锦业被停产的过程。
随后,全国媒体开始铺天盖地地报道阳宗海污染事件,成为仅次于三鹿奶粉的新闻事件,并引起云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关注。
2008年10月22日,云南省监察厅通报阳宗海水体砷污染事件相关人员的责任追究情况,26人被问责,涉及两名厅级干部、9名处级干部、其他干部15人,其中12人被免职,玉溪市副市长陈志芬责令引咎辞职,省水利厅副厅长陈坚通报批评。
玉溪市、澄江县环保局局长都给予免职,其中,澄江县原环保局局长马德芳目前仍在拘留中。
两天后,云南省省长秦光荣在阳宗海水污染治理现场办公会上表示,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将阳宗海水质恢复为三类水质。
随后,锦业公司董事长李大宏、党支部书记李光明等三名企业责任人涉嫌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被批准逮捕。
据云南省有关部门的专家预计,要彻底治理好阳宗海水质需要3至5年,花费的资金在40亿-70亿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