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警惕!急需防范进口铜精矿砷污染风险!

更新时间:2025-05-13 15:19 来源:中国环境报 作者: 韩伟 梅桂友 阅读:195 网友评论0

谷腾环保网讯我国精炼铜的产能位居世界第一,但受资源禀赋限制,每年需要大量进口铜精矿。2022年我国精炼铜产量1053.4万吨,占全球总量的41%,其中原生铜冶炼约占70%。当年进口铜精矿2532万吨,对外依存度达80%。目前铜产量仍不能达到国内铜消费水平,铜冶炼产能会进一步扩张,铜精矿缺口将继续扩大。

为充分利用海外铜精矿资源,保障原料供应,促进我国铜冶炼降本提质,2019年以来,海关总署已先后批准5家企业在港口保税区开展进口铜精矿混矿业务(即“保税混矿”),就是将来自海外的超标铜精矿与洁净矿在保税区内进行物理混匀,混合达标再报关,经检验合格后输送至国内铜冶炼企业。

我国《关于公布进口铜精矿中有毒有害元素限量的公告》对进口铜精矿中砷(As)元素限量规定不得大于0.5%,比国际上的限值标准(通常为0.2%,例如日本和美国)高0.3%。因此,扩大铜精矿的进口存在一定的环境隐忧。

铜精矿中的砷在高温下挥发进入烟气、造渣进入炉渣,烟气中砷部分收集在白烟尘,剩余进入制酸系统的污酸中,经中和处理进入产出的炉渣中。最终约0.06%的砷随废气排放,0.04%的砷进入成品硫酸,99.9%进入含砷固废。砷污染物一旦进入环境,将通过化学过程和生物转化,以不同形态存在水、土壤、植物、海洋生物和人体中,并且在各类砷化合物之间形成循环,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持续影响。

砷属于类金属,其氧化物等属于剧毒化学品。砷及砷化合物是已被列入我国《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第一批)》和《有毒有害水污染物名录(第一批)》的危险化学物质。砷常作为伴生组分赋存于铜矿中,铜精矿砷含量约为0.19%—1.88%。我国冶炼铜精矿砷含量均值为0.32%。据此估算,我国每年因铜精矿带入冶炼系统的砷金属量约8万吨。开展“保税混矿”试点后,即使铜精矿中砷含量达标,但输入总量也会增加。

对于进口铜精矿含砷可能引发的环境风险,应当严加防范。笔者建议从统筹布局、修订限值、开展评估、疏堵结合4个方面同步发力。

统筹布局,建议系统开展国内外矿产品供需和资源形势分析,统筹混矿点位布局,有条件地逐步推动“保税混矿”工作,控制试点企业数量和铜精矿进口总量。加强配矿企业点对点全流程监管,要求配矿企业编制年度混矿总结报告,说明原料来源与组分,混配矿不得开展二重贸易和转手贸易。

修订限值,建议修订铜精矿砷含量限值标准,实施高低双值标准。比如,将砷限值标准从目前的0.5%降低至0.4%,以控制砷输入总量。同时,制订超标矿砷含量最高限值,禁止砷含量超过1%的铜精矿用作混矿原料,减少高砷铜精矿输入,避免我国成为砷问题的“接盘侠”。

开展评估,建议开展砷全生命周期环境风险评估,加强铜冶炼和含砷废物利用处置企业环境监管。建立从原料来源、过程控制、末端去向的“砷档案”。铜冶炼企业编制企业内砷流向和砷平衡报告,强化含砷废物收集、转移、处置等全过程监控和信息化追溯,提高含砷废物综合利用和处置企业规范化管理水平,助力我国铜冶炼行业高质量发展。

疏堵结合,建议拓展砷资源化和无害化新路径。加强砷资源化利用研究,开展砷铁合金等新兴含砷产品环境风险评估,利用“点对点”探索推动含砷产品试点,落实产品生产者责任延伸制。研究制定砷铁合金产品污染控制技术规范,助力提升含砷废物综合利用率。进一步规范砷渣稳定化处置工程技术,开展砷酸铁渣以及砷渣胶凝固化稳定性研究,减少砷浸出,防范化解砷环境风险。

作者单位:韩伟,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梅桂友,北京中环智云生态环境有限公司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警惕!急需防范进口铜精矿砷污染风险!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