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排污监控有了“电子眼”
当广德县东南边陲的三狮和德水泥有限公司,高耸的烟囱向空中排放废气时,百里以外市环保局安静的污染源监控中心里,正在每分每秒地监控着烟囟的排污达标情况。
这是3月16日下午3时18分,工作人员正盯着电脑显示屏:标志排污量的曲线已经高出标准红线,这就意味着,和德公司此时排污可能超标了。与此同时,一条信息“安徽广德三狮和德水泥有限公司超标报警,报警值60.1,烟尘”已经由系统自动发送到多位环境监察人员的手机上,接到信息后,市环境监察支队副队长李晓峰马上打去电话询问。“不过,这次是监测设备出了故障,我们一天多前已经接到报警信息,并立即通知广德县环境监察部门前去调查,发现是监控探头损坏了,目前仍在抢修中,广德县环保局的人员也在现场。”李副队长告诉记者。
配备200万元设备的监控中心,去年9月份开始运行,去年11月31日所有国控、省控企业全部联网,进入监控系统中。包括安徽广德三狮和德公司,目前全市所有31家重点排污企业均在监控中,其中,国控企业10家,省控企业16家,市控企业5家。——这个数字是动态的。而这套设备最多可以同时监测3000个信息点。
在监控电脑的页面上,这31家企业的名单排列于左侧。点击国控企业“海螺水泥宁国水泥厂”,很快便显出监控页面,该厂有6个排放口,分别是三个窑的窑头和窑尾。工作人员点击二线窑尾排放口,线状图上,曲线呈现低而平稳的形态,在右侧显示的是实时数据,每5分钟一个,最新的即时数据是,排放量32.88m3/s,二氧化硫76.72mg/m3。“均为达标排放,”工作人员解释,“如果出现超标的情况,企业前的绿色图标就会变成黄色,如果掉线了,图标就会变成红色。”
有了这只“电子眼”,企业排污情况尽收眼底。一旦发现超标情况,监察支队立即电话询问,并派员前往调查处理。以前,支队只有靠突击检查和群众举报来实施监管,效率差了不少。“到目前为止,企业排污超标的情况,并不多见,总体排污达标情况正常。”李副队长介绍说,“安装了终端监控设备后,企业都自觉地加强监管,偷排、超标的情况基本杜绝了。”
最近还发现的一次超标,属特殊情况,3月4日晚间23点左右,绩溪龙川丝业有限公司排放量出现异常,超出正常1倍以上,监察支队电话询问后,得知是由于连续阴雨,河道涨水,反灌排污口造成的。
市和宣州区进入监控的重点企业有9家,包括司尔特公司、宣城海螺水泥公司、国投宣城电厂等。位于市区附近的大型企业排污情况如何?记者试着点击宣城司尔特公司,显示出3个排放口,一个污水总排口,两个废气排放口,此时废气排放口显示的二氧化硫浓度633mg/m3,“标准是960,司尔特排污达标情况一直较好。”工作人员在一旁说。
记者特别提及前不久网上出现的“司尔特蘑菇云图片”一事,在这里得到了解释。看到网上的照片后,监察支队立即调阅了当日前后十天的排放数据,结果证明企业排污情况比较稳定。至于出现的蘑菇云,经过调查,发现是由于当时气压低,气体被积压造成的现象。
要实施对污染源的有效监管,保证另一端安装在企业排污口的在线监控系统正常运转,是目前环保部门的一项日常工作。“对国、省控企业,我们每个月进行一次现场监察,每季度对在线监测设备进行一次比对监测。”李副队长介绍。这天下午,正好赶上监察支队要去司尔特公司现场检查,记者便随行前往。来到司尔特公司的污水排放口,记者看到,从美国进口的监测设备正在闪烁运行,一根管道连接排放的污水,支队人员确认了设备运行正常,并告知记者检查的要领。随后来到废气出口处,监测系统上这时显示为637mg/m3,与监控中心显然是同步的。在工作人员的指点下,记者看到,在旁边粗大的烟囱上,一组红颜色的采样探头非常显眼,探头通过管道与监测设备相连,整个管道全程密闭。
市区附近的另一家大型企业国投宣城电厂,自电子监测以来,也一直没有发现超标情况,排污情况基本稳定。据了解,该厂的废气治理设施投入达1.4亿元。(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