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岳:环保部将强化基层能力建设
环境保护部18日消息称,将通过强化法律、管理、资金和人才扶持等手段,强化基层环保能力建设。
国家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当日在写给“2009环境保护基层论坛·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论坛的贺信中表示,基层是环保事业的根基所在,基层环保工作做得如何事关环保事业全局的成败,加强基层能力建设就是为环保事业强基固本。
潘岳说,近年来,基层环境监测、监察、附设监管工作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同时也要看到,基层环保管理机制体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基层环保部门面临着很多实际困难和亟待破解的难题,基层环保局长们普遍感觉工作压力大、风险大、难度大,基层环保服务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统计显示,进入“十一五”以来,国家高度重视加强基层环保能力建设,仅2008年中央投资支持基层环保能力建设的资金就达34亿元。近两年来,在中央投资的带动下,环保能力建设资金超过150亿元。
据环保部介绍,上述资金投资到位后,全国将拥有污染源监控中心363个,新增36个水质自动监测站,配备执法车3900辆,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信息传输系统和3个数据分析平台。
但环保部有关人士同时表示,目前在基层环保系统中,仍普遍存在“废气靠闻、废水靠看、噪声靠听、废渣靠摸”的落后现象。基层环保干部往往处于“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的两难境地。
据环保部应急中心调查一处副处长刘相梅介绍,2004年以来,有关方面对28件影响恶劣的突发环境事件进行问责,依法查处330名相关责任人,其中环保部门有关责任人就占了总数的17.3%。
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总编辑、环境保护杂志社社长刘友宾对CBN记者表示,“为基层环保部门撑腰是当务之急”。
有关专家建议,对于“非正常免职”的基层环保部门负责人,应当进一步完善组织程序,征求上两级环保部门的意见,最大限度地发挥地方环保部门领导干部双重管理机制的作用。
潘岳称,环保工作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他说,基层环保部门处于环保战场的最前沿,是环保事业的根基和命脉,肩负着保护生态环境、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环境权益等重要职能,使命神圣、任务光荣、责任重大。
他希望基层环保工作者深刻领悟和把握中央对环保工作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和思路,着力在调查研究、参与决策、依法行政、解决问题、善抓落实上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提高工作水平;强化全局观念,把环境保护工作与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与当地区域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重大战略规划结合起来统筹考虑;积极研究探索进一步做好环保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举措。
就如何加强基层环保建设,江苏省无锡市环保局局长刘亚民认为,“眼下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抓住机遇、武装自己。”刘亚民透露,太湖重大水污染事件后,当地环保部门除了强化检查、考核机制,严格问责制度外,已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58个,还在太湖水域建立了13个蓝藻视频监控点。
环境保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杨朝飞在论坛上透露,有关部门正计划通过修改《环境保护法》,使其更有效地约束地方政府行为。针对基层环保力量薄弱的问题,杨朝飞建议“环境执法一定要重点查处主观、故意、恶意的违法”,执法程序一定要严格,并综合运用各种惩戒手段。当百姓的环境权益受到损害时,基层环保部门应当及时提供相关监测数据,为环境侵权诉讼和判决提供数据支持。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环境保护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马中建议,基于中央和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架构,应加强地方政府环境保护的职能。他建议“把目前环保部的区域督查中心改为环境保护区域分局,作为环保部派出机构,全面延伸管理职能。”
“2009环境保护基层论坛·探索中国特色环保新道路”论坛由环境保护杂志社、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