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合作/投稿:010-65815687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发邮件

为助力环保产业高质量发展,谷腾环保网隆重推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技术与企业新媒体传播计划》,七大新媒体平台,100万次的曝光率,为环保行业“专精特新”企业带来最大传播和品牌价值。

    
谷腾环保网 > 新闻信息 > 正文

重庆:“垫江模式”破解农村饮水安全难题

更新时间:2009-12-22 08:59 来源:重庆水利水务网 作者: 阅读:364 网友评论0

近年来,面对农村饮水工程规划难、建设难、管理难的“三难”通病,垫江县通过不断改革,探索出了建管新模式,走出了一条解决农村饮水安全的新路子,使广大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真正成为利民、富民工程。

“三先三后”创新规划模式

在农村饮水安全项目规划上,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

投资方向上,坚持“先重点、后一般”。投资上重点向严重缺水地区倾斜,优先安排饮水困难地区,然后安排一般缺水地区。

选择水源时坚持“先安全,后方便”或“先水质,后水量”。选择水源首先要求确保水质达标,寻找好的天然水源,实在没有条件的,要求通过严格的水处理工艺,保障水质达标,保证供水安全。在此基础上,再因地制宜确定水量,提高供水保证率和方便程度。

工程布局上坚持“先集中,后分散”。在工程布局上优先考虑集中供水形式,实行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不具备条件的再考虑分散式供水。

“六统一、五把关”创新建设模式

饮水工程投资大、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为确保工程质量和效益,垫江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饮水工程建成德政工程、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让群众放心满意。为此,在饮水工程建设中,要求必须实行“六统一”,严把“五道关”,以确保饮水工程的质量安全。“六统一”,即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采购、统一建设、统一技术、统一验收;“五道关”,即严把材料设备关,实行“公开招标,集中采购”,选择有信誉的单位集中供货;严把施工队伍关,规模较大的集中式供水工程,选择有资质的专业队伍施工;严把质量监督关,由水利专业监理和受益农户跟班监督;严把竣工验收关,确保工程建设质量;严把资金报账关,建立专账,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和转移工程建设资金。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严格实行项目建设“六制”。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大多是在已成乡镇自来水厂的总体规划供水范围内实施管网延伸,项目实施主体均由所在地的乡镇自来水厂作为项目业主单位,由乡镇自来水厂按照设计图纸组织施工,管线开挖、回填等工作由乡镇自来水厂组织相关村社的村民负责,管道安装工作由乡镇水厂组织有安装工作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施工。在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由县水务局对工程建设方案、工程建设质量、任务完成等情况进行全面管理和督促,并完善工程建设相关手续,收集整理施工资料,保证项目工程的顺利实施。凡工程涉及的主要管材、设备等均由县水务局组织公开招标、统一集中采购;在工程完工后,由项目承建方向县水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县水务部门汇同县财政、县发改委组织有关人员验收。

在资金管理上,严格按照《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重庆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项目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批准的项目使用,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在工程开工后,由项目业主单位提出申请,报经县水务局同意,按项目工程投资的30%支付给项目业主单位作为工程建设费用,其余项目资金按工程进度拨款,待工程建设完工后,由项目业主和工程建设单位先组织自验,报县水务局申请项目工程初步验收,经县水务局、发改委、财政局初步验收合格后,留10%的质保金,其余的全部由县级财政部门按规定拨付。

由于项目管理规范,确保了项目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真正做到建设一处,成功一处,受益一处。近年来全县建成的饮水安全工程,全部检测评定为合格工程,其中20%评定为优良工程。

“三管五化”创新管理模式

垫江加大行业管理力度,推行“水务一体化”管理,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中,垫江探索出了“三管五化”创新管理模式。

——县上统管。为了解决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垫江将农村供水的管理职能和城市供水管理职能调整划归县水务局统一管理,将全县具有饮水功能的水库也划归水务局直管,县水务局为供水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

——部门直管。组建县农村供水管理办公室,隶属于县水务局,负责对全县饮水安全工程的项目规划、立项申报、组织实施、项目检查、质量监督和业务指导等,并负责统一管理全县农村自来水厂。

——水厂专管。组建了22个农村自来水厂,各水厂属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企业,具有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各水厂具体负责饮水安全项目建设和管理,解决了以往供水工程重建轻管、运行周期短、没有专职管理机构的问题,走出了一条“统一管理,规范运营”的专业化管理的新路,实现了农村供水向城市化管理模式的转变。

——农村供水城镇化。通过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农村供水像城镇一样,有水厂专门供水,促进了城乡水质一体化。供水水质达到了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水量、水压也能够得到保证,使全县广大村民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从而改善农村村民的生活质量,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为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城乡供水一体化。为让农村群众用上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把城乡供水一体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突破口,以城镇供水为中心,延伸供水管网,扩大供水范围,使饮用水水质有了安全保障。按照“城乡管网互通、资源合理配置”的思路,在项目的规划、实施方面,根据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打破行政区划界线,整合资源,减少投资,最大程度地发挥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工程效益。将曹回水厂合并到新民水厂,充分利用双河水库优质源水,经新民水厂水处理后,供新民、曹回两个乡镇群众饮安全水;将长龙水厂合并到高安水厂,利用跳石水库优质源水,经高安水厂水处理后,供高安、曹回两个乡镇群众饮水。

——供水经营规模化。以前水厂是各自为政,供水规模偏小,运行成本高,造成供水设施闲置浪费。推行集中供水工程,不能集中供水的,实施分散供水工程。突破行政区划制约,统一规划,实行集中供水。实行集中供水,坚持能集中的不分散,能连片的尽量扩大规模,发展集中连片供水工程,克服供水工程规模小、效益低、投资浪费、管理成本高、供水难以保证等弊端。在项目规划上,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集中财力和物力,尽可能地实施一定规模、高标准、高质量和规范化集中式供水工程,并以此为中心,逐步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发展,安装延伸供水管网,发展供水人口,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问题。目前,新民、沙坪、鹤游、白家等乡镇依靠集中式供水工程,基本解决了全乡镇80%以上的村民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西水东调”工程,就是利用红旗水库的水源,解决了沙坪、周嘉镇内5个集镇近6万人的饮水问题。

截至目前,已建有31座集中式供水工程,组建了22个乡镇自来水厂,设计日供水能力5.6万立方米,实际日供水量2.8万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56 %。

——供水管理企业化。实行“以水养水,以水发展水,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对近年来兴建的集中供水工程,改变过去计划经济时代的管理模式,组建乡镇自来水厂,全部推行企业化经营,不但解决了运行管理和维修问题,而且促进了企业的自我发展壮大。同时对各乡镇水厂严格成本核算,实行保本加微利进行经营,供水价格由县级物价部门确定。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实行目标考核,做到经营企业化、供水商品化,实现了以水养水,既保证了农户正常供水,又促进了供水企业的滚动发展。这样,不仅克服了过去那种“重建轻管”的弊端,而且保证了建设一处、见效一处、发展一处的饮水安全工程效果。

——供水服务专业化。制定了供水管理办法,组建了水质检测、管道维修等专业服务队伍。各水厂建立健全了设备操作运行制度、水处理操作规程、财务管理、抄表收费制度、维修安装责任制度、水质监测等制度,管理人员分片包干、支线考核,抄表、收费人员分离轮换制。同时县水务局制定出台了水质管理办法,实行水质保证金制度和“一票否决”制度,要求制水人员必须每天进行一次水质常规自检化验,对不合格水质严禁出厂,确保供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

关于“重庆:“垫江模式”破解农村饮水安全难题 ”评论
昵称: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谷腾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2’第九届典型行业有机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十四五开篇之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进入第三阶段,VOCs治理任务…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2021华南地区重点行业有机废气(VOCs)污染治理及监测技术交流会

自十三五规划以来,全国掀起“VOCs治理热”,尤…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5月31日,在经历了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调研论证、反复修改完善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