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永年县取缔330家重污染企业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河北省永年县近日对辖区内的小化工、小造纸、小电镀、小轧钢、小塑料、小炼铁、小炼油等330家“七小”重污染企业进行了彻底拆除取缔。
主要领导12次深入现场督导检查,10天取缔“七小”企业330家
由于历史的原因,永年县“七小”企业遍地开花,虽经多次大规模取缔,但终因这些小企业设备简单、易组装,污染现象不时出现反弹。
永年县委、县政府将清理取缔小轧钢等“七小”企业作为节能减排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出了“绝不让一个污染企业在永年生存”的口号。永年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牵头,召开取缔“七小”企业专项行动动员会。环保等部门抽调精干力量,驻企督导,全程录像,确保彻底取缔到位;各乡镇深入摸排,一线监工,不留死角,促进了取缔工作有效开展。同时,在取缔行动中,永年县政府主要领导12次深入现场督导检查,及时解决问题。
据统计,永年县10天时间共取缔“七小”企业330家,拆除烟囱35根。
在此次专项行动中,永年县一改以往由主管部门唱主角的做法,采取县长亲自带队、专门机构具体指挥、辖区乡镇全面负责、相关部门各尽其责的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部门责任。永年县实行督察前置,从排查、取缔到最后验收全程督察,建立进度表,排出名次,每天一通报。永年县县长杨华云每天都带领县委、县政府两办督查室人员深入行动缓慢的乡镇取缔拆迁第一线进行督导,有力推动了取缔拆迁进度。
对已关停的企业建档案,明确责任人防反弹
取缔容易,监管难。关停取缔污染企业,只是完成了工作的第一步,最难最关键的是后续监管工作。对此,永年县强化“三强”措施,建立了长效监管机制。
强化项目管理。坚持“还清老账,不欠新账”的原则,严格把好项目入口关,对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管项目有多大、不管能为县财政做出多大贡献,都坚决否决,绝不让一个重污染企业在永年安家落户。一个投资近两亿元的化工项目原定在永年落脚,永年县聘请了专家对这一项目进行论证,结果由于污染严重而将其拒之门外。
强化监管责任。此次专项行动后,由各乡镇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监管第一责任,明确主管领导和企业监管责任人,定期排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严防 “七小”企业死灰复燃。同时,对300多家已取缔关闭的企业逐个建立档案,由直接监管人、具体主管领导和乡镇长逐级签字,交县委、县政府两办督察室备案。对未按标准完成取缔任务的,严格追究“七小”企业和应拆除的废弃烟囱所在乡镇和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管领导的责任,并将此次行动督察结果作为年底考核的一项重要依据,对年终考核倒数第一名的,各部门、各乡镇主要领导和主管领导就地免职,倒数第二、第三名的主管领导就地免职。
强化后督察。建立后督察制度,由永年县委、县政府两办督察室会同统一监管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及督察情况,一旦发现反弹,立即责令辖区乡镇予以强制取缔,因监管不力而造成“十五小”企业反弹的,将严格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一封信、一本书、一条短信、一篇报道,发动群众监督
同时,永年县加大对取缔污染企业的宣传力度,永年县政府起草了由县长杨华云签名的《致全县“七小”企业的一封信》,阐述了“七小”企业的危害,号召企业马上动手自行拆除,动员群众及时举报。并在全县开辟了“信息直通车”,许多群众通过手机短信、来信或互联网等形式举报“七小”企业,使污染企业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身。
各部门还利用各自优势,大范围、多层次地进行立体式宣传。永年县节能减排办在全县开展了送一本书活动;广电局对每天的取缔拆除情况跟踪报道,公布进度排名等,既对乡镇和相关部门形成了舆论压力,警示了“七小”污染企业加快拆迁进程,又激发了群众对“七小”企业监督的热情。永年县通过一封信、一本书、一个短信、一篇报道,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支持、人人参与、人人行动的浓厚氛围。
帮扶企业改产转产,防止社会矛盾激化
“一味地淘汰关闭,导致失业人数增多,容易引发诸多社会问题,这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以及以人为本的原则是不相符的。”永年县县长杨华云说。
永年县一边取缔关停,一边在“扶”字上做文章,帮助这些取缔企业改产、转产等,取得了明显成效。
据了解,永年县按照“疏堵结合、关小建大、统一生产、集中治污、以疏促堵”的思路,帮助筹建了3个电镀生产小区,配套建设了3个污水处理厂,并督促企业落实了中水回用措施,实现了污水不外排,既解决了小电镀遍地开花污染环境的问题,又促进了电镀产业的健康发展,实现了环境和经济的双赢。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