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产生的污染物 行道树体内有“记忆”
生长在我们身边的植物,每一株都是有生命的。它们在生长的过程中,能“吃”下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的栾以玲老师和她的团队,在南京的行道树“身上”取样,根据年轮排序,测出大树在各个年龄阶段,“体内”各种重金属含量的区别。研究发现,从1990年开始,行道树的重金属含量增长规律和机动车拥有量的变化规律相呼应。也就是说,随着这几年机动车越来越多,行道树“吃”下的重金属污染物也随之增加,特别是镉、镍、铅和锌的增长速度最快。
神奇的年轮
年轮是行道树的记忆 “污染历史”可查询
树是活档案,树干里的年轮就是记录。它不仅说明树木本身的年龄,还能说明每年的降水量和温度变化,甚至还有早期霜冻、发生过火灾等“痕迹”。只要能走入它的“内心”,它就会向我们诉说从它出世起,周围发生的各种事情。“大树的年轮也可以用来记录环境污染变化的历史过程。”栾以玲介绍说。
“站”在道路两边的行道树,是这次研究的取样对象。栾以玲告诉记者,在中山东路-汉中路、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和中山路-中山东路,这三条主干道上,选取了生长状况良好的8株法桐、3株雪松和3株水杉进行取样,“这三个树种在南京的行道树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她说,要重现重金属污染的变化历史,大树的树龄至少要四十年以上。虽然根据树木的直径等,也能判断出树龄,但为了确保准确性,选定“样本树”后,还特地走访了园林绿化部门,查询行道树栽种的时间,以推算其年龄。
接着,用生长锥在这些行道树距离地面1米处,进行钻取,取出树芯,为什么要统一高度?栾以玲解释说,树木的不同生长部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有所不同。比如树叶和树干就有区别,树叶主要是“呼吸”,因此含有空气中的污染元素自然就多。而树干通过树根吸取土壤中营养的同时,也会“吃”下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统一标准,是为了避免误差。”
无奈的结果
机动车逐年增加 行道树体内污染物也增多
每株行道树钻取两个树芯,带回实验室,根据年轮线,每三年截取一段进行编号。即1963年-1965年;1966年-1968年;……2002年-2004年……经过粉碎、烘干、化学分析等一系列研究后,得出三个树种各个年龄阶段,含镉、铬、铜、铁、锰、镍、铅、钛、锌这9种元素的含量变化。
“雪松各年轮中镉、铬、铜、锰、镍、铅和锌的含量,在1989年前变化不大,1990年开始逐年上升,而且上升的速度逐年加快。”栾以玲介绍说,加快的趋势在2000年前后尤其明显,如2005年-2007年年轮段,锰、镍的平均含量,比2002年-2004年年轮段分别上升了60.8%和54.5%。法桐各年轮中,镉、铬、铜、铁、锰、铅的含量,在1989年前变化很小,1990年后含量显著上升,而且速度很快。镍、钛、锌的含量在2000年后增长也非常快。水杉的各年轮中,镉、铜、锰、镍、铅和锌的含量也是从1990年开始上升,而且2000年也是第二个“分水岭”,“2005年-2007年年轮段中,钛的含量比2002年-2004年年轮段上升幅度高达98%。”栾以玲说,综合能看出来,从1990年开始,镉、镍、铅和锌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通过查阅南京市统计年鉴发现,机动车拥有量从1990年开始增多,特别是在2000年开始呈爆发式增长。“1987年至1989年,平均每年南京有96582辆机动车,这之前就更少,1963年-1965年平均每年只有3489辆。”栾以玲说,到了1990年-1992年,平均每年的机动车拥有量冲破“十万”,达到113868辆。进入2000年,更是从平均每年三十几万一路“小跑”,2002年-2004年平均每年是五十几万辆,2005年-2007年平均每年是75万多辆。南京的机动车拥有量在与行道树年轮段对应的时间内也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这就有力地证明,机动车增加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栾以玲介绍说,也在南京林业大学的校园内取过法桐、雪松和水杉的样本带回实验室研究。很明显,校园里的大树要比行道树健康,“重金属元素含量没有行道树多。”她表示,机动车带给环境的污染不仅仅是尾气,车辆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的摩擦,机械摩擦等,都会产生各种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最终被土壤收集,向大树提供营养的同时,也将其输送至树体内。这些污染物对大树的健康肯定有影响,“你看中山陵的法桐看上去肯定要比路边的有‘精神’。”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