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集成创新开辟治太新路
水专项太湖流域督察调研会议近日在江苏南京召开,记者在会上获悉,水专项领导小组近期围绕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科技专项“十一五”进展情况,对重点流域进行督察调研。督察调研组有关人士表示,太湖流域是此次督察调研的重中之重,水专项总体进展顺利,其水华蓝藻的监测预警、城市污水强化脱氮除磷等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
水华蓝藻拦截、强化脱氮除磷等治理关键技术已取得突破 |
督察调研组还针对水专项组织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研究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重点解决示范工程、依托工程和配套经费的落实等问题,以进一步推进水专项实施工作。
太湖是流域综合治理示范
涉及17个项目,65个课题,中央财政经费预算达9亿多元
水专项技术总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孟伟告诉记者,太湖流域是此次重点流域督察调研的重中之重。由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水专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水利部等组成督察调研组,近日赴江苏省、浙江省、上海市对太湖流域水专项项目(课题)的组织实施进展进行综合督察调研,实地考察水专项有关示范区、示范工程和配套工程。
督察调研组先后考察了太湖富营养化项目研究基地及湖泊生命观测系统、无锡硕放污水处理MBR工艺中试基地、昆山北区污水处理厂污水深度处理示范工程、宜兴经济开发区清洁生产工艺示范工程、常州市北市河水污染综合整治示范工程以及嘉兴石臼漾水厂水源湿地工程等16个示范工程。
孟伟介绍说,与传统的末端治理不同,水专项将重点集中在各流域水环境的综合治理上。国务院《水专项总体实施方案》确定将太湖作为流域层面开展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综合技术集成与示范的试点,为全国流域性水体污染防治提供示范。水专项领导小组将太湖列为水专项实施的八大重点流域之首。太湖流域技术集成综合示范共涉及17个项目、65个课题,中央财政经费预算达9亿多元,课题数和中央财政经费占整个水专项的1/5强,将惠及上海、江苏和浙江两省一市。
富营养化控制是关键
水华蓝藻的监测预警、城市污水强化脱氮除磷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国家水专项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环境保护部科技司司长赵英民认为,水专项总体进展顺利,水华蓝藻的监测预警、城市污水强化脱氮除磷等关键技术取得了突破。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金相灿说,太湖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目前已研发了污染底泥环保疏浚,水华蓝藻拦截、浓聚与收集应急技术,水华藻类消长过程的多尺度动态监视等47项技术,其中20项已获得初步成果,并进行了技术应用示范。
清华大学教授李广贺则表示,“环太湖河网地区城市水环境整治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以氮磷污染控制为主线,在控源减污、水系结构优化与水动力调控、生态修复与重建、水环境监控等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已开发关键技术15项、研发设备10套。其中,自主研发的强化脱氮除磷技术,出水总氮低于国家一级A排放标准。
据同济大学教授尹大强介绍,长江下游地区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集成与综合示范项目,在区域水源地联合保护与修复、水源战略优化配置等技术上取得突破,使示范工程饮用水质全面达到新颁国家标准。项目组完成了高藻原水深度处理膜污染控制、重污染河网原水高效安全处理等6项关键技术,3套处理工艺技术集成与中试研究。其中,研发了臭氧生物活性炭与紫外组合消毒技术,控制消毒副产物,提高供水水质,使两个试点小区供水水质明显改善。
太湖严重污染状况仍未改变
一些示范工程进展缓慢
虽然整个太湖流域水专项的工作都不同程度地取得了进展,但督察小组认为与国务院的指示精神、与3部门对水专项的要求、与水专项领导小组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
赵英民指出,其突出表现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之间协调力度不够,领导小组的综合协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组织实施机构力量不足,缺乏专职人员,部分配套经费不到位、示范工程不落实。课题承担单位主动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汇报、协调不够,有些课题进展缓慢。
他说,当前,两省一市各级政府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积极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太湖严重污染的状况目前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2008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太湖流域水质总体仍为劣V类,特别是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大规模蓝藻暴发的隐患依然存在。因此,要对太湖污染治理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有一个清醒认识,要通过水专项的实施发挥科技支撑的作用。
孟伟说,水专项太湖流域项目共有近200个示范工程,其中江苏省128个、浙江省57个、上海市10多个。据了解,有50多个示范工程没有落实或建设进展缓慢,一些地方配套经费也因种种原因没有完全落实,影响到水专项“十一五”目标的实现。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悦表示,水专项研究的课题一定要解决实际问题,要把技术支撑和实际需求更好地结合起来,要有创新。针对目前的现状,还要使用好资金,加强部门的协调机制和责任机制。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