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环保产业印象
今年的上海世博会上,芬兰馆被称为“冰壶”。这个神奇的建筑不仅外观由于酷似冰壶而十分漂亮外,其内部更是渗透了环保立国,低碳生活的芬兰精神。
对芬兰来说,环保带来的不仅仅是美好的自然环境,环保还能带来经济效益。
根据芬兰贸工部的统计,芬兰的清洁能源技术出口较上世纪九十年代提高了4倍,达到38亿欧元,占芬兰出口总额的约10%,远远高于其他经合组织国家。目前,芬兰大约有300多家环境公司,其中许多家公司都拥有用于环境项目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这些技术已经开始对外出口转让。
芬兰工商业媒体服务机构Finnfacts告诉记者,对环保产业芬兰政府还提供了多渠道的资金支持,如对促进垃圾回收再利用项目,政府资助资金可达项目投资的30%~50%;对风力发电、太阳能等项目资金支持最高可达到项目投资的40%。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芬兰制定了以环保产业立国的发展蓝图,计划在未来四五年内将环保产业打造成支柱产业。
卡里尼米废水处理厂和维西亚维湖治理项目可谓芬兰环保治理方面的一个典型案例。卡里尼米废水处理厂负责处理拉赫迪的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这座建于1975年的工厂建在地下,既节省了地面空间,也易于保持水温,有利于对污水进行生物化学处理。工厂采用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处理后水的生化耗氧量和磷下降约99%,氨态氮下降约94%。维西亚维湖是拉赫迪的重要湖泊,和中国刚刚经历过的一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湖泊也曾由于工业发展而遭受严重污染,经过近20年的治理才恢复清澈。芬兰湖泊治理本着“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1987-1994年间共投入了约250万欧元,清理湖内的多余营养物质和多余鱼类。随着湖泊水质的好转,相关渔业、旅游业和服务业也兴旺发达起来。
在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的倡导和支持下,芬兰的科研机构和商业机构密切合作,在清洁能源、节能、清洁工艺和空气污染控制领域加强研发和实践,打造“芬兰清洁技术”品牌,以使芬兰成为全球“最知名的清洁技术国家”。
当前,中国与芬兰之间在清洁技术领域已开展了一系列合作,包括节能、垃圾处理、水处理以及空气质量监测等方面。记者接触到的芬兰政界和企业界人士都坦言,清洁技术和中国是芬兰的两大关注热点,而聚集中国清洁技术市场无疑是最佳的结合点。
芬兰维萨拉公司总裁科叶尔·弗森告诉记者,公司在空气质量监测等方面拥有优秀产品,与中国也早已开展合作,中国是维萨拉面向未来的重要市场。
正在推行节能减排政策的中国,与芬兰的节能环保合作越来越深入。于2006年6月开始启动的“推动对华出口芬兰环保技术”项目,现在已取得了初步成效。同年,芬兰贸工部启动名为“推动对华出口芬兰环保技术”项目,建立了“芬兰环境科技项目委员会”(FECC),并在上海设立了办事处。芬兰计划将环保技术组合起来,先从中国沿海地区进行市场开拓,再逐步向内地进发,希望每年在中国市场能建立10个合作项目。在中国天津的滨海新区兴建“高科技未来生态城市”正是这项计划的一部分。
芬兰有“绿色金库”之称,林木资源丰富,而油气煤等资源贫乏,这促使芬兰人一方面重视提高产业能效,开发生物能源,另一方面重视垃圾的回收与再利用,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芬兰是世界上第一个根据能源中碳含量收取能源税的国家,每年收取的能源税近30亿欧元,约占芬兰整个税收的9%,芬兰政府利用这笔收入来支持新能源技术的开发和应用,进一步扩大了能源来源,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
近十年以来,芬兰多次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他们十分注重环境保护,而这些经验值得所有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来分享。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谷腾环保网”